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3、通过地图分析,能够阐述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教学重、难点及解决办法]】1、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2、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3、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缺勤登记:【板书设计】第二节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教师教、导过程设计【讲授过程】在上节课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自然灾害孕育在地球的不同圈层中,而各圈层中的物质运动和异常变化分别形成了不同的自然1、理解主要自然灾害种类的含义以及孕育它们的自然圈层;2、图文结合,简述干旱、地震、热带气旋、洪涝等自然灾害的成因、特点和危害;学生学、思过程设计热带气旋干旱寒潮地震滑坡与泥石流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主要自然灾害的形成与分布洪涝风暴潮病害虫害和鼠害水文灾害生物灾害灾种定义形成原因地理分布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灾害。每一种自然灾害都有各自的形成原因与地域分布规律。而气象灾害是全球各类自然灾害中最严重的灾害,那么什么是气象灾害?气象灾害又有哪些类型呢?请大家看课本第一小节。一、气象灾害(一)热带气旋我国民间习惯上把热带气旋统称为台风。1、概念: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涡旋从气流来看,北半球逆时针,南半球顺时针。2、分类:(国际标准)3、形成条件①广阔的暖洋面,海水温度在26.6°C以上,提供热带气旋高温、高湿的空气;②有下热下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促使空气上升及水汽凝结致雨。4、结构及其天气(P7图1.10)台风眼:无风、少云和干暖;旋涡风雨区:最强烈的降水,并伴随大风;外围大风区:风速从外向内增加、无降水5、发生季节:全年,以7—11月最为频繁6、源地: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热带和副热带海分类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台风(或飓风)>12级(>32.6米/秒)强热带风暴10—11级(24.5—32.6米/秒)热带风暴8—9级(17.2—24.4米/秒)热带低压7级(<17.1米/秒)[学生活动]:那么台风是怎样形成的呢?台风造成的灾害多出现在哪些地区?请大家首先阅读课本相关内容。[学生活动]:请同学对照课本P7图1.9和图1.10(相当于热带气旋的横剖面和纵剖面图)互相对比,可找出对应的区域,分析为什么台风不同部位会有不同的天气状况?为什么天气预报中说“台风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学生活动]:请同学们看课本图P11说明:(1)台风在世界范围的分布情况;(2)台风的主要源地和主要影响区域。据此可分析台风造成的损失巨大的原因是域,以西北太平洋最多。7、分布:①南北半球大洋西北部的热带和副热带海域;②主要影响区域:太平洋的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印度洋的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大西洋的加勒比海和美国东部海岸;③西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发生频率最高。8、灾害特征:狂风、暴雨,产生风暴潮。教师教、导过程设计9、移动路径判断(图1.11):受大气环流运动方向的影响。如西北太平洋台风受东南季风的影响向西北方向移动。(北半球向西北、南半球向西南)[引申]:每年夏秋季节,我国沿海地区频受台风袭击,台风在我国登陆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广东、台湾、海南、福建等省。沿海其他省区也都受到过台风的袭击,就连内陆地区也受其影响,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严重的损失。(二)干旱干旱是因长时期无降水或降水量少而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的一种现象。1.干旱和和旱灾干旱概念:旱灾成因:两个条件,一是一段较长的时间内降水异常偏少(干旱);二是引起水分极度缺乏,不足以维持人们生产生活需要,甚至危及人和植物的生存,严重阻碍经济发展2.旱灾的特点: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渐发性的特点。3.旱灾的分布:降水不稳定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热带草原地区)。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的内陆地区,其中非洲最最严重。而热带雨林和热带沙漠区发生频率较低。——在气候湿润、经济、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干旱更容易酿成旱灾。[学习方法]判断旱灾的标准:致灾因子——干旱;受灾体——人、畜、农作物。(三)寒潮学生学、思过程设计[学生讨论]:那么干旱和和旱灾是不是一回事呢?[设问]: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我国南方地区降水多,但是夏秋季连续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