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建知识体系][明学习目标]1.理解1个实质——发展的实质2.把握2个原理——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原理、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原理3.掌握2个方法论——事物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的方法论要求、量变与质变的关系的方法论要求[备核心素养]1.政治认同——树立为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的远大理想和崇高信念;认同并自觉坚持新发展理念2.科学精神——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自觉抵制形而上学的静止观第一框世界是永恒发展的一、发展的普遍性1.发展的普遍性原理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2.方法论要求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反对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3.发展的原因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二、发展的实质1.发展的实质(1)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2.运动、变化与发展的关系类别运动变化发展区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表明事物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过渡指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别亡,即新事物代替旧事物侧重点作为物质存在方式,是一般的变化侧重强调事物运动中所发生的状态的改变,即量变与质变侧重事物的运动变化趋势,即强调事物的前进与上升联系运动包括变化和发展,有运动才有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更高层次,揭示了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三个概念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不是凝固和僵化的一、判断题1.发展的实质是新出现的事物战胜旧事物。(×)提示: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2.任何变化都是发展。(×)提示:任何发展都是变化,但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才是发展。3.事物的发展是周而复始的循环。(×)提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发展是事物的前进与上升。二、选择题4.经过扎实谋划、积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实现良好开局。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燕赵大地上,又一个春天的故事正在拉开帷幕。从唯物辩证法看,材料强调了()①矛盾的主次方面是辩证统一的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③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任何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④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信前途是光明的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解析:选B“京津冀协同发展”体现的是联系的观点,③正确。“燕赵大地上,又一个春天的故事正在拉开帷幕”强调的是发展的观点,④正确。①②说法正确,但是与题意无关。5.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今天,我们要继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书写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下列词句与这段话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①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②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③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④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解析:选C“我们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表明发展的实质,②符合题意,入选;“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书写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体现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③强调立志,与题意相符合;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表明事物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自然规律,故①不符合题意;④强调量的积累,排除。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例1](2018·江苏高考)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有诗云:“乡禽何事亦来此,令我生心忆桑梓。”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在古代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人们常在房前屋后栽植桑梓,而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树和梓树也心怀敬意。久而久之,“桑梓”便成为祖先崇拜的符号和故乡的代称。由此可见()①文化发展是通过创新实现的②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③人的认识是不断变化发展的④文字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载体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解析]桑和梓原本是两种树,因后人对父母先辈所栽植的桑和梓心怀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