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填空:心理学是研究sss的科学。2、个性心理特征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A.认知过程B.情感过程C.意志过程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3、填空:神经元包括sss、sss和sss。4、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的()A.颞叶B.枕叶C.布洛卡区D.顶叶5、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去是()A.无条件反射B.本能的行为C.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D.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6、填空: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sss在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7、下列选项中体现行为主义心理学观点的是()A.人的心理具有整体性B.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C.学习就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结D.人的心理是一个信息加工系统第二章认知发展与教育1、多项选择:根据刺激来源于有机体外部还是内部,可将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下列属于内部感觉的是()A.平衡感觉B.运动感觉C.内脏感觉D.视觉2、电影、电视、活动性商业广告等制作所依据的心理学原理是()A.动景运动B.运动后效C.自主运动D.诱发运动3、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其他一些外表之外的特征往往也被肯定。这是()A.宽大效应B.晕轮效应C.中心品质D.刻板印象4、冬天在室内乍一走到室外,感觉很冷,不一会儿就不觉得冷了。这种现象是()A.感觉的对比B.感觉的适应C.感觉的相互作用D.感觉的后效25、以下不属于联觉的是()A.红色看起来觉得温暖B.蓝色看起来觉得清凉C.听节奏鲜明的音乐的时候觉得灯光也和音乐节奏一样在闪动D.手放在温水里,开始觉得热,慢慢就不觉得热了6、在校园建设中,采用提高刺激物的强度等做法来突出教育内容是利用了知觉的()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7、错觉是一种(A.感觉B.知觉C.注意D.视觉1、下列选项体现记忆敏捷性品质的是()A.出口成章B.死记硬背C.博闻强记D.过目成诵2、“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于耳”属于()A.形象记忆B.动作记忆C.情绪记忆D.逻辑记忆3、填空:记忆的三个过程是sss、sss、sss。4、简答:简述记忆的规律。5、研究表明,识记效果好,比较经济的学习程度为()A.50%B.100%C.150%D.200%6、考试时由于情绪过分紧张,致使学过的一些内容怎么也想不起来。对这种遗忘现象最合适的解释是()A.衰退说B.干扰说C.压抑说D.提取失败7、填空:在学完一系列词汇后,马上进行测验,开始和结尾的几个词一般要比中间的词记得牢。这就是所谓的效应和效应。8、那个人长什么样我不记得了,但是再见面时我能认出她的模样。这属于()A.回忆B.再认C.想象D.联想9、简答:结合遗忘规律,谈谈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学生的复习。1、想象需要处理的信息是()A.符号B.概念C.命题D.表象2、吟咏“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仿佛看到了祖国江南秀丽的景色,这是一种()3A.记忆表象B.再造想象C.创造想象D.幻想3、梦是一种()A.有意想象B.情感体验C.无意想象D.创造想象4、看完《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栩栩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程是()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幻想D.表象形成1、填空: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的、间接的反映。2、“足智多谋,随机应变”体现了思维的()A.广阔性B.独立性C.灵活性D.逻辑性3、不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需要借助于头脑中的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这种思维形式是()A.形象思维B.抽象思维C.动作思维D.语词逻辑思维4、教师让学生“即兴回答问题”,这是调动学生的()A.直觉思维B.发散思维C.常规思维D.逻辑思维5、“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A.再现思维B.求同思维C.辐合思维D.发散思维6、数学老师在教授“直角三角形”的概念时,画出了形态各异的直角三角形。这位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了()A.变式B.定势C.反例D.正例7、归结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称之为()A.综合B.分析C.概括D.抽象8、一个人面对同一问题,能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他的思维有()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D.独创性1、注意的两个最基本的特性是()A.指向性与选择性B.指向性与集中性C.指向性与分散性D.集中性与紧张性2、学生熟练地阅读课文,既有预定的目的,又不需要或节省意志努力。这种活动中的注意是()A.随意注意B.不随意注意4C.随意后注意D.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