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读后感5篇【篇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中,捧读中央教育办编发的《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55岁的一米八汉子,一次次泪流满面,心中禁不住埋怨:为何要编发这书,让我一次次热泪长流。但同时又感谢编发者:感谢你们让我灵魂得到净化,精神受到洗礼。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征途中,无数革命英烈为了人民幸福,为了民族复兴,流血牺牲,以身许党许国,留下震撼人心的“宣誓书”“绝命书”“请战书”“托孤书”“行军书”“两地书”“无字书”“就义书”“示儿书”“决心书”“明志书”,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共产党人的信念与忠诚,凝聚了共产党人的奉献与荣光,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读《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犹如和一群高尚的人对话。夏明翰烈士的“就义书”“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以及陈然烈士就义前的“明志书”“对着死亡我放声大笑,魔鬼的宫殿在笑声中动摇;这就是我——一个共产党员的自白,高唱凯歌埋葬蒋家王朝。”大家耳熟能详,就不多介绍了。这里仅选取几段鲜为人知、险些湮没在历史长河里的片段。井冈山根据地,1931年1月25日入党的农民党员贺页朵,在投身革命、用实际行动践行入党誓言的同时,在白色恐怖中不惜冒着被杀头的危险保存自己的入党誓词,建国后上交党组织,现存于中国革命博物馆。这份党在井冈山时期现存的唯一入党誓词,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历经硝烟却初心不改的历史见证,更成为对广大党员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生动教材。1928年任中共XX省委书记兼军委书记的傅烈,被敌人逮捕后面对酷刑宁死不屈:“砍断我的头颅,也休想从我身上得到你们需要的片言只字。”临刑前,他给妻子陈才用写信:“你是知道我怎样死和为什么而死的。。你要为我报仇,要继承我的遗志,为党的事业奋斗到底。”信的末尾,傅烈留下两句诗:“拼将七尺男儿血,争得神州遍地红。”1928年4月3日,傅第1页共8页烈在朝天门外壮烈牺牲,年仅29岁。傅烈的“绝命书”,充分表达了一个革命者的壮志豪情,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浩然正气力透纸背。寻淮洲,中央红军五大主力军团中最年轻的军团长,战斗中不幸腹部中弹。战士们自动围成一堵人墙来防御敌人射击,将他抢下火线、抬上担架。寻淮洲一苏醒过来,便忍着剧痛喊道:“冲、冲上去,把敌人打下去。”由于部队日夜转移,条件极其艰苦,寻淮洲伤口多次撕裂,血流不止。弥留之际,寻淮洲嘴里不停念叨:“北上抗日。……北上……抗日。”“消灭敌人。……消灭……敌人。”1934年12月16日,红七军团军团长兼北上抗日先遣队总指挥寻淮洲因流血过多,英勇牺牲,年仅22岁。22岁呀。这在现在是大学毕业刚参加工作的年龄。还有牺牲时29岁的傅烈,假如他们不牺牲,建国后作为开国元勋的他们,该是何等的荣光。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此言绝对不虚。寻淮洲担架上的“请战书”犹如冲锋号角,激励着红军将士。革命先烈的遗书,有壮怀激烈的,也有铁骨柔情的。工农红军最年轻的参谋长、红四军参谋长王尔琢,转战中错过了与妻子和幼女在武汉相会,给父亲写了一封“托孤书”:“凤翠母女此次来汉,未谋一面,深为憾事。儿何尝不想念着骨肉的团聚,儿何尝不眷恋着家庭的亲密,但上海、长沙烈士们殷红的血迹燃起了儿的满腔怒火,乱葬岗上孤儿寡母的哭声斩断了儿的万缕归思。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儿已决意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凤翠娘家父母双亡,望大人善待儿媳,见凤翠如见儿一般……”行文至此,泪水又一次滚滚而下,滴湿了键盘……王尔琢以身许党许国坚定信仰之外的铁骨柔情跃然纸上。红三军团第八军第一纵队司令员陈毅安,投身革命后给爱人李志强写信明志:“如果人人不去流血牺牲,那中国就无药可救了。”1930年8月7日凌晨,在掩护军团总部撤退时,遭敌机枪扫射,陈毅安腰部中弹,不幸壮烈牺牲,年仅25岁。1931年3月,妻子李志强终于再次接到陈毅安的来信。信封上第2页共8页那熟悉的字体,让她欣喜若狂。但当她把信封拆开,瞬间五脏俱焚。信封里只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