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观后感5篇第一篇。《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观后感9月1日晚上,我们全家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里面讲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你知道吗。我们现在美好的生活是先辈们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贺捷生奶奶为我们讲述她出生十八天就被父亲贺龙将军带上了长征之路的经历。路途中,因为行军打仗的危急和匆忙,她曾被父亲遗失过三次。战士们问贺龙将军是否不要这个孩子了,贺龙说连自己的孩子都保护不了,还能保护自己的祖国吗。我觉得,如此艰苦环境下,他指挥着千军万马的同时,还要坚持带着自己的孩子,贺龙将军真是个伟大的父亲啊。有一位104岁的老红军给我们讲起了他们穿着草鞋爬雪山、过草地,有时甚至每天只能靠一粒黄豆来充饥,却还要时刻面临敌人的围追堵截。长征开始时的三十万红军战士,在经历了枪林弹雨、饥寒交迫的两年长征后,仅剩下三万人。是什么让红军战士们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夺胜利呢。是对祖国和民族的忠诚和无限热爱,是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着他们,指引着他们向胜利前进。想想我们现在的生活:丰衣足食,吃香喝辣,我们却还经常挑三拣四,不时抱怨,缺少感恩,是多么的不懂事呀。每当生活和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我们经常会想着到逃避和放弃,不敢迎难而上,是多么的脆弱和不堪一击呀。后来,我还听94岁的梁爷爷回忆起了长征途中他和杨政委之间相依为命的感人故事。部队首长和小勤务兵同吃一碗饭、同睡一张床、同盖一床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深厚情谊。这种同甘共苦、先人后己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刻苦学习,自强不息,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二篇: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观后感开学第一课先辈的旗帜观后感第1页共9页读过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心潮像起伏的波浪,脑海里不断地回响着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我为自己的党、自己的军队、自己的先辈、自己的人民和国家倍感无比骄傲和光荣,也被毛泽东、周恩来等一代天骄和成千上万革命烈的革命气概、前赴后继、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所折服和感动。从1934年10月16日红军在江西渡过于都河,直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胜利会师,历时两年整,行程上万里。我们暂且不说红军在这其间遭遇敌人的一次次围、追、堵、截,单说走过的行程就足以让世人瞩目。据美国记者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平均每天行军70华里……试想:一支大军及它的辎重,要在地球上最险峻的地带保持这样的平均速度,这能说不是奇迹吗。我的眼睛湿润了,心儿早已飞到了那战火纷飞的长征路——在看《长征》时,我高兴、我悲戚、我感动、我流泪。看到那湘江激战、那四渡赤水、那抢渡乌江、那飞夺泸定、那爬雪山、过草地、攻克腊子口,以及马蹄声急,见到那一个个倒下去的革命先烈,使我一次次流下了热泪,那十盼红军的旋律在我耳边不时回环,那千万红军的身影不时在我脑中呈现,那前赴后继、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无时不在我心中回荡。红军长征的丰功伟绩是千古唯独,万世无双的,红军长征的壮烈和坚韧是惊天地、泣鬼神、是人神共仰的,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是凡人难以想象、难以理解的,红军长征的精神是举世齐颂、万国同歌、亿民共赞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展示了中国工农红军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无坚不摧的伟大天兵神威,翻开了中国共产党从艰苦走向胜利,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新一页,宣告了赶走日本帝国主义、推翻蒋家王朝,中华民族不是东亚病夫,而是永远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东方之子。长征精神就是万众一心,团结拼搏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在长征队伍中,有年过半百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有稚气未脱的红小鬼,有男同志,也有女同志,还有少数民族同志。第2页共9页在过草地,爬雪山时,扶老携幼,生死相助,战胜了无数困难完成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我们新中国的少年儿童要继承和发扬艰苦朴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