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复习1.产业:指国民经济中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在产品和劳务的生产与经营上具有某些相同特征的企业或单位及其活动的集合。在国民经济中,从各类物质生产部门到提供各种服务的各行各业,都可以称之为产业。产业既不是微观经济的概念,也不是宏观经济的范畴,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中观经济概念。微观企业的集合构成产业,产业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产业的集合与消费者和政府的经济活动构成国民经济。产业经济学的任务是解释产业经济活动的规律。2.支柱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的总产出中占较大比例的产业,是一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特点:A产业所占比重较大;B产业发展速度较快;C产业的关联性强。如:钢铁、汽车、机械化工、建筑、房地产、电子、设备制造等。主导产业:是指在产业结构体系中处于主体地位并起着产业发展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的产业。特点:A能够吸收最先进的技术、生产供应、引用新的生产函数;B增长速度更快;C传导性强。如:信息产业、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3.产业集聚:又称产业聚集、产业群集,是产业在空间上的集中分布的行为和过程。4.产业组织:是指同一产业内部企业之间的关系。企业之间的关系式通过市场形成和体现的利益关系。SCP理论:市场结构S决定企业的市场行为C,企业的市场行为决定市场绩效P。5.市场结构:是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特别是SCP分析框架中最基本的概念和研究主题,它一般是指产业内企业间市场关系的表现形式及其特征。市场结构的影响因素:一、市场集中度;二、产品差别化;三、市场进入和退出壁垒。6.市场行为的内容;定价行为、非价格行为、企业组织调整行为。7.市场绩效:是指在一定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的试产行为使某一产业在价格、产量、成本、利润、产品质量、瓶中及其技术进步等方面达到的现实状态。产业市场绩效的评价:一、产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二、产业的规模结构效率;三、产业的技术进步程度。8.规模经济:指在既定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伴随生产规模扩大,而发生的生产单位产品平均成本的降低。9.企业规模经济:企业自身通过横向或纵向一体化实现的规模效益。形成原因:企业规模扩大可增强企业竞争能力及承担亏损和抗风险能力,同时还可以大量减少采购成本和销售费用。10.工厂规模经济:指单个工厂水平上的报酬递增,即单产品的厂商通过自身生产规模扩大,可提高生产率,降低平均成本,从而获得规模报酬。由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及工艺条件的先进性所产生的经济效益。11.范围经济:多产品企业的联合产出超过单一企业的产出之和的情况。12.范围经济的类别:①内部范围经济是指随产品品种增加,企业享受到某种特殊的优势,引致企业长期平均成本下降。②外部范围是指在同一个地方,单个企业生产活动专业化,多个企业分工协作,组成地方生产系统,促进企业间分工与协作引起成本的节约。13.企业合并的含义: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在自愿的基础上,根据法律定立契约而结合成一个企业的组织行为。14.企业合并方式:吸收合并,通过收购(资产收购或资本收购)使两个以上企业按照一定方式组成一个企业的产权交易或转移行为(可用A+B=B表示);创立合并,两个企业合并成一个新的企业。兼并与合并的不同之处,二者的资产控制权、法人资格存续与否不同。15.企业合并的类型:按产业关联度分类①横向并购:增加产业生产力,获得多厂经营优势,消除低效率工厂。②纵向并购:技术上的经济性,减少交易费用(避免机会主义,防止少数成员讨价还价),保证生产要PART1基础概念或知识点素的稳定供应,获得确定的产品市场,避免竞争对手。③混合兼并:多元经营,分散风险,强化企业的市场联系,降低交易成本,建设巨型企业的需要。按照并购后的法律状态分:新设合并、吸收合并、控股型按照并购的支付方式划分:现金支付、换股并购、零成本收购、债权支付型按照是否赞同并购来划分:善意并购、敌意并购16.博弈:指一些组织或个人,在一定环境,一定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各自从中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17.博弈论:研究博弈的解和规律的理论,也即研究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