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编制依据相关国家、地方、企业管理规定1.1.1国家和建设部部颁发的现行建筑工程施工规范、标准及相关文件。《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93号文《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建部令37号1.1.2住建部关于实施《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建办质[2018]31号)1.1.3《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贯彻〈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桂建管〔2015〕63号];《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加强建筑基坑施工管理的通知》桂建质〔2018〕36号;《柳州市建筑工程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柳建管字[2010]6号;1.1.4本工程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施工图纸及《施工组织设计》。相关标准、规范、规程类别编号名称国家标准GB50202—2018《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30-2013《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204-2015《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010-20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7-2011《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720-2014《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技术规范》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086—2015《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工程技术规范》GB50656-2011《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规范》GB50497-2009《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026-2007《工程测量规范》GB50870-2013《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统一规范》GB/T50502-2009《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行业标准JGJ59-201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46-200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120—2012《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2-JGJ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80-2016《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33-20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94—2008《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106-201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DBJ/T45-012-2016《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程》JGJ/T372-2016《喷射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DBJ/T45-065-2018《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范》JGJ311-2013《建筑深基坑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DB45/T960-2014《广西壮族自治区建筑基坑工程安全管理规程安全管理规程》推荐性企业标准《柳建集团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图集》施工手册第五版《建筑施工手册》1工程概况本项目地上总建筑面积13946.62㎡。其中(1)X总建筑面积为1805.42㎡,高度15.54m,层数4层,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2)X总建筑面积为12141.20㎡,高度46.55m,层数16层,结构形式为框剪结构。(3)X为单层地下室,无人防,地下室建筑面积为6300.3㎡。(4)合同估算价X万元。(5)本项目X楼及地下室支护工程、土方工程由方施工。工程基本情况工程名称X工程地点X建筑面积总建筑面积:20246.92m2建筑高度X楼H=46.55mX楼H=46.55m;XH=15.54m基础形式筏板基础及独立柱基主体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层数X楼底下为2层,地上16层;X楼地下为1层,地上16层;X地下为1层,地上4层。-3-各责任主体名称建设单位X设计单位X勘察单位X施工单位X监理单位X项目经理X总监理工程师X技术负责人X专业监理工程师X基坑地质情况2.3.1地层结构及岩性特征:2.3.1.1场地岩土层特征根据勘察报告,场地表层为素填土,其下覆盖层主要由第四系残积土层(Qel),下伏基岩主要为石炭系中统大埔组(C2d),岩性为灰质白云岩。各层岩土的分布及工程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1)素填土(①层,Q4ml):黄褐色、棕红色,稍湿,结构松散,以黏性土为主,局部含碎石,未完成自重固结。勘察揭示层厚0.5m~6.0m。(2)硬塑状含砾黏土(②层,Q3al+pl):黄褐色,稍湿,以黏性土为主,夹级配不均的砾石,黏性土部分较均匀,结构较致密,干强度及韧性较高,砾石成分为砂岩、石英砂岩、硅质岩,磨圆度较好,呈次圆状-次棱角状,砾石粒径2-80mm不等,约占总量的10-30%不等。勘察揭示层厚7.5m~27.3m。(3)硬塑状红黏土(③层,Q3el):黄褐色,棕红色,稍湿,硬塑状,以黏性土为主,土质较均匀,结构致密,手指按压有约3-4mm指印,切面光滑,干强度及韧性较高,无摇振反应。勘察揭示层厚3.5m~19.4m(4)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