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考化学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推断题综合高考模拟和真题分类汇总及答案一、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练习题(含详细答案解析)1.我国对“可呼吸”的钠——二氧化碳电池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该电池的总反应式为4Na+3CO22Na2CO3+C,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放电时产生的Na2CO3固体贮存于碳纳米管中)。(1)钠金属片作为该电池的___极(填“正”或“负”,下同);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Na+从___极区向___极区移动。(2)充电时,碳纳米管连接直流电源的___极,电极反应式为___。【答案】负负正正2Na2CO3+C-4e-=3CO2↑+4Na+【解析】【分析】(1)从电池总反应4Na+3CO22Na2CO3+C可以看出,Na由0价升高到+1价,则钠金属片失电子,作为该电池的负极;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正极区移动。(2)充电时,负极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正极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作原电池正极时反应的逆反应。【详解】(1)从电池总反应4Na+3CO22Na2CO3+C可以看出,Na由0价升高到+1价,则钠金属片失电子,作为该电池的负极;放电时,电解质溶液中Na+(阳离子)从负极区向正极区移动。答案为:负;负;正;(2)充电时,负极(钠金属片)连接直流电源的负极,碳纳米管(正极)连接直流电源的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Na2CO3+C-4e-=3CO2↑+4Na+。答案为:正;2Na2CO3+C-4e-=3CO2↑+4Na+。【点睛】燃料电池的电极反应式书写起来往往比较麻烦,且易出错。我们可以写出一个电极的反应式(简单易写的),然后利用总反应方程式—某电极的电极反应式,就可得出另一电极的反应式。2.某小组按图1所示的装置探究铁的吸氧腐蚀。(1)图2是图1所示装置的示意图,在图2的小括号内填写正极材料的化学式_________;在方括号内用箭头表示出电子流动的方向___________。(2)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3)按图1装置实验,约8min时才看到导管中液柱上升,下列措施可以更快更清晰地观察到液柱上升的是________。a.用纯氧气代替具支试管内的空气b.将食盐水浸泡过的铁钉表面撒上铁粉和碳粉的混合物c.用毛细尖嘴管代替玻璃导管,并向试管的水中滴加少量红墨水【答案】CO2+2H2O+e-=4OH-Fe-2e-=Feabc【解析】【分析】(1)铁钉的吸氧腐蚀中,碳作正极,铁作负极;(2)负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3)要使现象更快、更清晰,可采取增大反应速率等方法。【详解】(1)在食盐水中,铁钉发生吸氧腐蚀,活动性较强的铁作负极,其中含有的活动性弱的杂质碳作正极,正极的化学式为C;电子从负极Fe沿导线流向正极C,其图象为;(2)该装置中,负极上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正极C上O2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O2+4e-=4OH-;(3)a.用纯氧气代替具支试管内的空气,氧气的浓度增大,反应速率加快,a正确;b.用食盐水浸泡过的铁钉再蘸取铁粉和炭粉的混合物,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反应速率加快,b正确;c.用毛细尖嘴管代替玻璃导管,并向试管的水中滴加少量红墨水,改变相同的压强即改变相同的体积,毛细尖嘴管上升的高度大于玻璃导管,且红墨水现象更明显,c正确;故合理选项是abc。3.用零价铁(Fe)去除水体中的硝酸盐(NO3-)已成为环境修复研究的热点之一。Fe还原水体中NO3-的反应原理如图所示。①作负极的物质是________。②正极的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答案】铁NO3-+8e-+10H+=NH4++3H2O【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图示可知在反应中Fe单质失去电子变为Fe3O4,NO3-得到电子被还原产生NH4+,所以Fe作负极,正极上NO3-得到电子被还原产生NH4+,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NO3-+8e-+10H+=NH4++3H2O。4.从本质入手看物质及其能量的变化,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入的去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及外延应用。对于《原电池》这部分知识也是如此,如图是原电池的基本构造模型:(1)若a和b的电极材料为Al或Mg。①若c为稀NaOH溶液时,则a的电极材料为__,该极电极方程式为___。②若c为稀H2SO4时,则a的电极材料为___,该极电极方程式为__。(2)对于原电池的应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A.选择构成原电池两极材料时,必须选择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