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领导干部考核工作条例》学习心得体会三篇【篇一】从“心”入手,考核内容要“量体裁衣”。俗话说,“人有高矮,衣有大小”。试想,如果一件衣服给很多人试穿,必然会有人嫌大说小。干部考核同样如此,如果考核起来“一锅炖、大杂烩”,一定程度上会让干部有“干多干少都一样”“干好干坏差不多”的思想,造成怠政者、偷懒者与实干家同吃“大锅饭”,出现懒政、怠政等现象。考核不仅是“一面镜”,同样也是“一杆秤”,能够量出一个干部的能力素质。要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使实干家充分感受到关心关爱,就需要在干部考核的过程中加强对对内容和指标的分类把关,抓好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特别是要结合本地区实际,区分不同单位、不同部门的工作性质,分析不同层级、不同岗位的干部特点,综合考量指标完成的客观条件,既要反映新时代各项重点工作的成果,也要反映个人主观努力、贡献大小,从而真正实现干部考核的个性化、精准化,给实干家暖心,给奋进者信心。从“新”谋划,评价形式要多措并举。“事无常态,人无常形”,同样,认知干部不可仅凭一时一事、一招一式而妄下结论。明代张居正改革发明了“考成法”,要求各地官员三年一度进京述职,通过京察的方式,加大对官员业绩的考察,让大明王朝恢复了生机和活力。因此,我们要从考核形式的探索创新上下功夫。要在坚持实干实绩为导向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考核方式,对干部进行贴近式考察、多维度体检、精准化把脉。要不断延伸考核的范围和形势,从纪检审查、**反映、群众口碑中了解干部的现实表现。同时,还应该在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重点工作和重要事件上开展专项考核,深入一线近距离考察观察干部。通过运用新招法为干部精准“画像”,真正激发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内生动力。从“信”发力,考核结果要彰显实效。“治本在得人,得第1页共4页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干部考核结果只有依规依据使用,才能发挥作用、体现价值,考而不用、考而乱用,都将造成“指挥棒”失效失灵。“考”为基础,“用”是关键。要用好用活考核结果,充分发挥干部考核的“风向标”作用,就是要把考核结果作为干部使用选拔的重要依据,将考核结果作为决定干部升降去留的“硬杠杠”,让考核结果成为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硬指标”。要推动实现真考核、真运用,在考核实践中激发干部担当作为,在结果运用中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局面,让吃苦者吃香、有为者有位、优秀者优先,确保考核结果用到实处、见到实效,真正实现以高质量干部考核促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激励广大干部牢记初心使命、敢于担当作为。考核是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督促干部履职尽责的关键环节。要把干部考核作为加强干部管理的“硬抓手”,牵住干部管理的“牛鼻子”,最大限度激励干部在履职尽责中干事创业、在担当作为中建功立业。【篇二】围绕中心大局,树立考核风向标杆。“事业兴衰,唯在用人;用人之要,重在导向。”考核用人是标杆,“考”是前提,“用”是关键,考核不是最终目的,重要的是为了有效调动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而营造讲政治、有担当、勇作为的干事创业氛围。要始终围绕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经济社会发展等中心工作大局,全覆盖建立考核纪实档案,坚持基层导向和实干导向考核选用干部,鲜明地树立从干事创业一线培养、锻炼、考察和提拔重实干、重实绩干部的用人风向标杆。确保客观公正,多面考核科学激励。“治本在得人,得人在审举,审举在核真。”抓好干部考核,就必须要客观公正、考准考实、从严要求,突出“实”字和“真”两字。要注重多侧面、多渠道考核干部,提高干部考核的层次性和准确性,强化日常考核、分类考核、近距离考核等多种考核方式,让考核融入日常、见于平常、抓在经常。通过征求意见、谈心谈话、走访调研、民主测评等多种考核手段来察德辨才,加强综合分第2页共4页析研判,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群众公认、敢于担当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给予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更广阔的成长空间和展示舞台,切实以科学的考核结果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