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第八中学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6课鸿门宴》教案新人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司马迁及刘邦、项羽楚汉相争的基本史实,掌握《史记》等文学常识积累文言词句知识,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赏析文中的成语故事;加强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结合,拓宽学生的阅读面。2过程与方法:在整体诵读的基础上分析文章结构,梳理文章思路;分析鉴赏文中对刘邦、项羽语言、动作的描写,辩证地评论历史人物。3情感态度与价值: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认识造成项羽悲剧的性格原因。拓宽学生的阅读面,适当了解史评,提高古文素养。教材分析:《鸿门宴》是语文版高中教材必修二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是司马迁的心血之作。《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习文言文应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现象(实词,虚词,句式等),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力,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鸿门宴》一文文言现象较多,且学生较易理解与掌握,历来是高中文言文教学中颇受重视的文章之一,同时本文人物众多,形态迥异,栩栩如生,故事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内涵丰富,耐人咀嚼,是高中生学习文言文具有典范性的文章之一。学情分析:教学重点:1、学习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特殊句式。2、正确分析认识项羽、刘邦两个集团各个人物的性格特点。教学难点:辨析疑难语句、准确翻译文中的句子。教学方法:1、诵读感知法2、讲解法3、自主合作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作者简介:《鸿门宴》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史称“太史令”。著有《史记》,后人又称《太史公书》。《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共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叙述了上起黄帝,下到汉武帝太初四年约3000年的历史;是我国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是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中的第一部,本纪:叙述历代帝王的历史;世家:叙述贵族王侯的历史;列传:历代诸侯之外名官名人的事迹;表: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因其中的作品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所以鲁迅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2、背景简介秦末,“天下苦秦久矣”,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刘邦、项羽也起兵江东。项梁拥立老楚怀王之孙为“楚怀王”,召集诸将结成反秦联盟,命主力军刘、项分南北两部,合力西击秦军,并约定“先入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入关破咸阳,退驻霸上。后项羽率军西来屯军新丰鸿门,扬言同刘邦交战。公元前206年12月,在新丰鸿门举行宴会,课文以项羽是否发动进攻、刘邦是否安然逃席为主要矛盾展开。3、要求学生朗读课文,注意本文的异读字有:破音异读:①沛公欲王关中(wàng)②道芷欲间行(jiàn)③数目项王:shuò数次用目示意项王。目,用目示意,动词通假异读:①距关,毋内诸侯(同“拒”“纳”)②要项伯(通“邀”)③令将军与臣有郤(通“隙”)④愿项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通“背”)⑤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⑥杯杓(sháo)酒杯和勺子。4、师:“大家说,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宴会么?”这绝对不是一次愉快的宴会,项羽和刘邦在宴会上剑拔弩张,勾心斗角,进行了一次惊心动魄的没有硝烟的战争,战争以刘邦胜出为结局。后来“鸿门宴”也成为了一个特定的词语,用来比喻那些“不怀好意,设计陷害别人的宴会”。5、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注释及熟知的文言知识理解文意。下面给同学们3分钟思考时间,然后请一位同学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的故事梗概。6、布置作业①掌握本课的生字、异读字。②反复诵读全文,熟悉文意。第二课时串讲与翻译(把握重要的词语、句式与重点句、难句)1、请找出文中所有的词类活用现象。例句活用类型释义1.吾得兄事之名词作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2.项伯乃夜驰之公军同上连夜3.常以身翼蔽沛公同上像翅膀一样4.籍吏民,封府库名词用作动词登记在册5.沛公军霸上同上驻扎6.沛公欲王关中同上统治7.范曾数目项王同上用眼示意8.道芷阳间行同上取道9.刑人如恐不胜同上处罚10.先破秦入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