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第三节用频率估计概率一、教材分析我们知道静止是相对的,变化是永恒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变的世界里,上有不测风云,下有自然灾害.一张彩票可以让人一夜暴富,一次意外也可以让人一无所有。这些不确定事件的频发,让人们对概率的知识越来越感兴趣。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过用列举法求古典型概率之后,进一步探究用试验的方法求非等可能事件的概率。它不仅是古典型概率知识的延续,也是统计学知识与概率知识的有机结合。更是学生以后学习、科研、生产所必须掌握的一种方法。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试验等活动,让学生理解当试验的次数较大时,试验的频率稳定于理论概率。并可据此估计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2、经历试验、统计等活动过程,积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经验,加强学生动手、动脑的意识。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中培养学生探究数学规律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积极思考的习惯,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3、了解科学家们的试验数据,以及所付出的艰苦劳动,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重点:通过对事件发生的频率的分析来估计事件发生的概率。难点:对大量重复试验得到频率的稳定值的分析。关键是让学生以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参与试验。二、教法分析本节课我运用成功教学法,创建和悦课堂。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效率。三、学法分析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运用猜测、实验、分析数据等手段进行研究学习。并注重运用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方法。四、教学过程分析成功教学法的原则是:“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和悦课堂是我校近年来一直倡导的教学理念。师生“欢乐、喜悦”的进行教学活动。这样才能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其主体地位。我的教学过程有如下几个环节:1.复习旧知首先向学生出示一组复习题:(1).抛掷一枚均匀的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为5的概率是多大?(2).如果同时掷两枚大小、质地完全相同的骰子,共有几种等可能的结果?这两个问题是用来复习已经学习过的古典概率的求法,主要是让学生说出古典概率的两个特征。符合成功教学法中“低起点”的要求,同时,也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2.引入新课紧接着我向学生出示:问题:抛掷一枚图钉,可能出现“钉尖着地”,也可能“钉尖不着地”两种可能,“钉尖不着地”的概率是多少?如何求“钉尖不着地”的概率?应该说,学生很难回答,但又对此问题有好奇心。结合课标要求,此时,我留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交流。设计意图:由问题引出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体会学习新知识的必要性.具体说就是经过学生的讨论,应该可以得到:抛掷一枚图钉,不满足古典概率的特征,不能运用列举法求解从而引导学生寻找新的方法—做试验。而试验的方法是否可行还有待于验证,于是我引导学生先从掷硬币这个简单的试验开始。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标》要求:“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在这里得到初步的展示。选择掷硬币试验的主要原因是:1、掷硬币所需的条件容易实现,可操作性强;2、历史上积累了大量的数据,更有利于问题的说明;3、用频率估计的概率可以和前面学习的概率的古典定义相统一,两种不同方法求得的是同一个概率,且概率的统计定义比古典定义更具有一般性。3.讲授新课接下来进入新课环节:(1)初步试验,感受随机现象首先明确规则,明确任务(多媒体展示),其目的是尽可能使条件统一,使数据更真实有效;接着分组试验,统计结果,分组实验不仅可以减少劳动强度、节约时间,而且可以让学生养成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习惯;同时,试验的整个操作过程均由学生参与完成,我只是作为组织者参与其中,看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的实践能力、思维水平、团队意识。这样就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最后借助于电子表格和学生一起分析数据,电子表格的给出可以正确有效地引导学生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高效率地得到相关的试验数据,为分析数据作准备。通过分析数据得出“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