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导引一、叙事体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特点1.叙事体材料社会生活类(关注社会和生活)2.任务驱动——指定具体、明确的写作任务,完成指定任务。3.真实情境,就事论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用性写作)4.说理要在真实的情境中(围绕任务)辨析关键概念,在多维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5.文明交流,呼应他说,包容异见。二、任务驱动型作文常用结构模式:引——简洁(简引材料、提出观点、褒贬分明)议——充分(明析原因、直指危害、阐明意义)联——紧扣(正反对比、假设因果、点面层进)结——点题(寻找对策、倡议劝勉、呼吁号召)三、任务驱动型作文写作要有基于材料的意识1.用材料的意识:材料命题中的材料在写作时“一定要用”,而且“非用不可”。2.观点基于材料的意识:写作时说论述的观点一定来源于对材料全面的解读,经得起推敲。3.论述中结合材料的意识:材料是作文的起点,也是作文的范围,写作时一定要做到观点源于材料,论述围绕材料,迁移回到材料,紧紧抓紧材料,紧紧结合材料。四、任务驱动型作文之大忌(忌,即“不要”)1、忌文章一开头即用“读了这则材料”、“看了这幅漫画”之类的话代替对材料的引述,把写作文等同于回答问答题,因为一旦离开具体试卷我们就不知“这”为何云。2、忌对原材料进行随意改动,杜撰原材料的故事与情节,或者对原材料进行续写。3、忌“引材料”时生搬硬套,原文照搬。4、忌抛开材料,信马由缰。5、忌就事论事,局限于材料。应本着“文章合为时而著”的原则由此及彼,联想生发开去,借题发挥,写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使文章真实而具有现实性。四、例文(以成都3诊作文为例)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16年1月,一位记者问钢琴大师格拉芙曼,在教了许多中国学生、造访中国将近四十次后,对中国琴童及其家长,有没有特别想说的话。格拉芙曼说,“我觉得中国人太强调竞争,尤其要争第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自觉地强调这种观念。”竞争,难道不是必要的吗?争做第一,难道还有什么不好吗?你对上述问题有何看法?请就此写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态度,体现你的思考与权衡。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范文】该争才争,争应有度2016年1月,一位记者问钢琴大师格拉芙曼,造访中国将近四十次后,对中国朋友有没有特别想说的话。格拉芙曼说,“我觉得中国人太强调竞争,尤其要争第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就不自觉地强调这种观念。”引(格拉夫曼的话,引发了我的思考。表明我在完成“思考”任务)竞争,难道不是必要的吗?这是不少国人心中自然而然的疑问。(提出要“驳”的观点,这是驱动任务—)诚然,竞争在有些时候是必要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也是人类社会的生存法则。“不竞争,就落后”“不竞争,就死亡”!而且,有的时候,通过竞争可以使自己实力得到增长,使自己更高,更快,更强。(先让步承认)然而,竞争在某些时候是不必要的。不涉及到生存,不涉及到发展,不涉及到进步,争权势,争虚名,争利益,这些就是不必要的,不仅不必要,而且不正当,不正义。可见,“竞争,难道不是必要的吗?”这话本身就是个伪命题,正当,正义,就必要;不正当,不正义,就不必要,而且是非常地不必要!忽略了“争什么?”的前提条件,国人在什么事情上都趋之若鹜地去竞争,难免就会让格拉芙曼之类的外国朋友说,“我觉得中国人太强调竞争了!”一个“太”字,就告诉我们,他觉得,国人在竞争这个问题上,不辨有无,不分好坏,不分时地,不管对象,不顾一切。这是要不得的。(指出其不合理性)国人不仅喜欢竞争,而且喜欢争第一。争第一难道有什么不好吗?这是不少国人心中自然而然的另一个疑问。(提出要“驳”的观点,这是驱动任务)的确,有的时候争第一没什么不好的。不仅没什么不好,而且大大有利。争到第一,可以比第二享受到更多的资源,得到更大的荣誉;比第二尚且如此,比第三、第四,比第五、第十,第二十、第五十、第一百⋯⋯就更加领先,更具有优越性了。争到第一永远比后面的稳当,永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