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元综合”培训心得体会原创:张向东名师工作室01高嶙霖襄阳市第十六中学2019年4月16日我来到了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参加了由张向东名师工作室承办的“四元综合”教学法的培训,听了音乐教育专家朱则平的“四元综合”教法的授课,并教授了排箫以及演奏中华小四弦的演奏。学习之后,对音乐课的教学有了全新的理念。艺术就是在培养人的审美创造素养这些感性素质,而感性素质是一个人成功的重要因素,学习艺术不单单是为了学习一项技能,是人的感性,人文的培养。目前,我们学校的生源有三分之二都是来自于疏于管理的家庭,从小缺乏正确是非观的辨别,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更谈不上对音乐美感的认知,更不要提学习乐器了。面对这样的一群孩子,我从听觉开始,选择优秀的音乐作品聆听,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在平日的音乐教学课中,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唱,欣赏并完成探究,虽然只有不到一半的学生能够接收并试图理解接受,但我还是从每周一节课的教学40分钟没有放弃的对他们进行美的教育。从短小的旋律入手,聆听讲解哼唱…….从简单的单声部节奏练习开始,到两个声部的练习……从齐唱的视唱到剪短的二声部学唱…….听了今天朱老师的课后,我觉得我一直是在按照朱老师的四元综合的审美来引导学生进行教学。经过了半年的听赏唱,孩子们能够轻声的齐唱一首优美的歌曲,尽管里面有很多跑音,尽管学习一首旋律需要几个月,但这都是进步。去年提出音乐学科也参与到中考中来,我校校长要求七年级的每位学生人手一支竖笛,于是我的课堂教学随之开展了竖笛教学。从乐理知识一点点学起,他们乐理一切都是白板,而且注意力不集中,竖笛一拿起来就开始发出各种啸叫,教授起来十分的头疼,最开始的时候针对整顿课堂纪律都需要耗费大半节课时间。首先从乐器在手立刻安静开始,一步步着手竖笛第1页共5页指法的教学,这个过程进行了一个月。然后开展一个八度的指法教学,尽管时间拉的很长,花成被的时间来完成,这个学期有三分之二的孩子能够这一个八度的指法,也算是学有所成……八年级的学生进行合唱教学,听赏合唱,体会辨别美的声音,正确的发声方法,声音位置,做到合唱中的配合……面对这样的群体,我们举步维艰,路还很长很长,但我们仍然要坚持下去,也希望这样的培训多多开展,有学习提高的机会。02陈立静襄阳市第十九中学4月16日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好日子,这一天在襄阳市第一实验小学开展了一场中国独有的教学法——“四元综合”教学法培训。我非常荣幸的获得了这次培训活动的学习资格,有幸接触了国内一流的教学方法,朱则平教授的“四元综合”乐教理念令我幡然醒悟,让我感触颇深。“四元综合”乐教理念是指。以审美和创造为音乐教育的主体,以传承中华民族音乐文化母语和实施班级课堂教学器乐化为支撑,与当前国际国内课程领域所看重的学生“核心素养”,特别是音乐学科核心素养高度契合。在培训过程中,朱教授通过“节奏创作”、“排箫的演奏学习”、“中华小四弦的演奏学习”等方式,生动活泼、潜移默化的讲授了“四元综合”教学方法。朱教授的培训课程完美的展示了他倡导的理念:审美和创造是不可分割的。在整个的培训环节中,无时无刻不在引导教师创造力。例如:朱教授一开始给出“1、3、5”三个音,让老师们自由组合,配出不同的和声节奏:有四分音符组合、八分音符组合、十六分音符组合。当我们做出好听的和声时,朱教授突然配合着我们的和声节奏唱起了他的家乡民歌。这一瞬间,让我感受到了四元综合教学法倡导的“创造素养”、“母语素养”。在后来的“排箫演奏”中,朱教授示范了《阳关三叠》,还和刘汉生老师合作演绎了《睡吧,红蜻蜓》,四元中的“器第2页共5页乐素养”、“审美素养”就这样直观的展现在我的面前。这样的教学不禁让我想起自己上课的方法,实在是太粗糙,太没有艺术性了。每次上课总是觉得学生完不成课堂任务,总是怕教学大纲要求的内容上不完,而采取了最直接的模仿教学,老师教一点儿,学生学一点儿。反馈时也是按照我们前面学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分组表演一次。回想起来,果真如朱教授所言:“中国的音乐学科成了表演”,完全没有考虑给学生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