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问题以及对策建议开题报告一、选题意义1、理论意义联合国将志愿者定义为“不以利益、金钱、扬名为目的,而是为了近邻乃至世界进行贡献活动者”,指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能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而不关心报酬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神的人。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志愿者的出现时社会不断进步的一种表现,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志愿者的各种活动都是在不计报酬的大前提下进行的,也不能够掺杂任何的私利,如若不然,则尽失志愿二字的本意。不论是何种国家形态,也不论是何种性质的政党在进行执政,在但凡出现人类文明且至今有人类活动的区域,志愿者或者有志愿意向的人都是存在的,他们存在在我们身边的每个角落,提供着无私的帮助,为国家的进步,为民族的振兴,为社会的安定团结,无私地付出着。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志愿者服务水平的高低,志愿者范围的大小,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着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虽然他们的名字各部相同,比如在美国叫义工、在中国叫志愿者、在新加坡叫志工、在其他国家和地区还有别的名字,但他们的行为往往是不尽相同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志愿者队伍逐渐成为与各类慈善机构共同存在的一种自发的民间团体,比如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中华志愿者协会以及以各地的名字命名的志愿者协会等等,还有比如像青岛的“微尘”等,影响力较为广的志愿者协会也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对志愿者服务进行研究,对于志愿者服务逐步步入法治化、正规化、科学有序开展志愿服务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为研究志愿者服务水平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2、现实意义江苏省也是开展志愿者服务较为早的省份之一,因为地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教育水平也普遍较高,因此具备了发展志愿者队伍的最基本条件。最起初,大多数的志愿者都是分散的,不成组织,不成系统,而往往造成的一种现象是服务能力得不到有效延伸,致使服务能力有限。后来,随着志愿者队伍的不断壮大,开始有组织地进行一些活动,但规模一般较小,服务对象也大多是小区、敬老院、鳏寡孤独老人等一些“车水马龙”的标杆式服务对象,志愿者服务的开展没有形成规模。再后来随着一小拨儿人的组织协调,并不断发展壮大,民间的志愿者队伍雏形开始逐渐形成,在社会当中也渐渐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而政府在发现这些情况后也对其进行一些指导和帮助使之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发展壮大。这其中,开展得最为成功也是最适宜进行志愿者队伍开发的群体便是大学生。作为从幼稚逐渐走向独立的一个群体,大学生在一只脚踏入社会的道路上,志愿者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既新鲜而又充满各种刺激和挑战的选择,很多大学生一入学就参与了志愿者队伍,扶贫、扶困、助学,不定期组织的各种志愿服务让志愿者这颗大树在大学校园生根发芽。但从实际操作看来,大学生进行志愿服务却充满很多坎坷,不仅在经济发达的江苏地区,在其他地区也是同样的情况,研究大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开展情况,以江苏的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情况为例,对于志愿者行动的开展、普及、升格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也能够避免在今后进行志愿活动时走的弯路,提高志愿质量。二、论文综述1、国内外研究的综述对于志愿服务的研究,在国内外著作研究颇丰,MarnieW.Mueller在其《EconomicDeterminantsOfVolunteerWorkbyWomen》中总结了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工作所可能收获的几个方面:(1)他所从事的志愿者活动的成果可能被自己或其家庭成员使用;(2)从事志愿者工作时的经验对其自身的职业发展有促进作用,工作技能可以在志愿者工作培训的时候得到提高;(3)志愿者自身所获得一些特别的组织回报,比如声望、威望等;(4)志愿者的利他主义动机可以被满足。文章指出,虽然后两种动机也比较明显,但文章出于实际考虑,主要考虑两种志愿者的收益:对志愿者产出的使用与志愿者组织所提供的在职培训。而对于美国的家庭妇女来说,从事志愿者工作的成本即机会成本,即把这些从事志愿者工作的时间花在家里而得到的产出。Sundeen(1991)考虑到了个人目标和态度会影响志愿者对不同工作的选择。Wolff,Weisbrod,andBird(1993)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