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学案【教学课题】第二单元研究物质的实验方法常见物质的检验【知识与技能】:1.学会CO32-、Cl-、SO42-、NH4+等离子检验的原理和方法,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以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2.学会焰色反应检验K+、Na+。3.能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完成实验报告。【教学重难点】:1.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2.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实验现象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引导讨论、归纳总结【教学过程】:【自主预习】一、常见物质的检验1.离子检验(1)NH4+的检验检验NH4+所用试剂是,操作和现象是化学方程式是。(2)Cl-的检验检验Cl-所用试剂是,现象是化学方程式是。(3)SO42的检验检验SO42所用试剂是,操作和现象是化学方程式是。2.焰色反应(1)概念:许多或,在灼烧时都会使呈现特殊的颜色,在化学上叫做,此过程(是,不是)化学反应。钠的特征焰色为,钾的特征焰色为(透过蓝色钴玻璃),不是所有元素都有特征焰色。(2)实验操作①烧洗:用铂丝蘸取稀盐酸在酒精灯上灼烧,直至火焰为色。②蘸烧:用铂丝蘸取待测物质(固体或溶液均可),放在火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钾要透过)。【过程与方法】:1.学会CO32-、Cl-、SO42-、NH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2.能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以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3.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条件控制,实验现象分析和实验数据处理等方法在化学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树立科学的世界观、认知观。⑵体会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思想。③洗烧:实验完毕后,用洗净铂丝并放在火焰上灼烧至无色。3.现代化学也可借助一些仪器来分析化学物质的组成,如测定物质中是否含C、H、O、N、S、Br等元素可用,测定有机物中的某些基团可用,测定物质中含有哪些金属元素可用。【问题探讨】1.检验Cl-、SO42-、NH4+时有哪些注意事项?2.举例说明你学过的有颜色的溶液有哪些?【巩固练习】1.常温下,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用一种试剂通过化学反应区别开的是()A.MnO2、、CuO、FeOB.(NH4)2SO4K2SO4、NH4ClC.AgNO3、KNO3、Na2CO3D.Na2CO3、NaHCO3、K2CO32.某试样中加入稀硫酸时有气体放出,下列关于该试样的判断中正确的是()A.该试样一定为碳酸钠B.该试样一定是碳酸盐C.该试样一定为弱酸盐D.该试样不一定为盐类3.已知硫酸中含有下列微粒:H2O、H+、SO42-,某同学欲证明其中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H+,设计了如下实验:①取稀盐酸和稀硝酸分别与石蕊试液作用②向滴有石蕊的稀硫酸中加入NaOH溶液,并观察颜色③向水中滴入石蕊试液④向硫酸钠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其中能证明是H+使石蕊变色的实验是()A.①和③结合B.③和④结合C.只②D.只①4.下列关于加碘食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某食盐溶液中加入淀粉不显蓝色,它一定不是加碘食盐B.加碘食盐中是加入了碘化钾C.加碘食盐中是加入了碘酸钾D.所有人食用加碘食盐都没坏处5.对一份稀溶液作初步分析发现,溶液无色、澄清,其中可能含有SO42-、Na+、CO32-、H+、NO3-、Cl-等离子中的若干种。然后又做了如下实验,以确认这些离子是否大量存在。①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试纸显红色;②取2毫升溶液,用氯化钡和稀硝酸进行检验,结果生成了白色沉淀;③对②中所得混合物充分静置后,取上层清夜用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检验,结果又生成了白色沉淀。试回答下述问题:(1)原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一定不存在的离子是。(2)上述实验操作中,有错误的步骤是(填写代号),对错误的改正方法是。(3)按上述操作,还不能肯定是否存在的离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