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生,吃花生》观课有感龚珊珊在这个硕果累累的秋季,我有幸聆听了蒲圻初级中学吴玉兰老师执教的《看花生、吃花生》习作教学,感受颇深。上课伊始,吴老师用“猪八戒吃长生果的故事”导入课题,让学生明白今天的习作要求,观察在先。观察,是写好状物作文的关键。接着她让学生观察自己位置上的花生。吴老师提示学生用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摇一摇、敲一敲等多种观察方法,自由说说自己面前的花生,再与同桌交流。接着引导学生从颜色、触觉、嗅觉、形状、多角度在全班交流看到花生的样子。当孩子们交流自己的所见、所感时,老师并没有急于评价,而是让学生先评,然后自己评,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的思维在老师的循循善诱下越来越活跃,语言变得越来越灵动。比如有的孩子说,“花生的样子有点像个小房子”,“像小虫子”,“像两个‘8’字”等等。有了第一阶段的看花生,就有了后面的剥花生和吃花生环节。这两个环节,吴老师继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主交流,自主评价,教师引导点拨。最欣赏吴老师的引导和点拨时的言语智慧了,她用一颗童心真正和孩子们进行交流,当学生交流打开花生壳的情形时,吴老师用了一个“蹦”字来形容花生宝宝出壳的样子。这样富有童趣的语言,拉近了教师与孩子的距离,让课堂气氛变得轻松自然,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观察力在这样轻松的课堂中,也变得丰满起来。有了“蹦”字这个富有童真的语言作为前提,许多孩子就非常自然地用起了拟人法来描写花生,比如花生穿的什么颜色的衣服,衣服是干的,还是湿的等。整节课下来,吴老师布置了这节课习作要求,即把这节课看到的、品到的、想到的选择印象深刻的部分写一个片段。有了前面细致观察和充分交流的基础,孩子们写起来得心应手。应该说,这是一堂特别成功的作文教学案例。反思自己的作文教学,碰到状物类作文,孩子满纸的假话空话或者干瘪空洞,第1页共5页很难在孩子们的作文中发现真正用心观察事物的痕迹和生活的气息。而吴老师的这堂状物作文课,让我看到了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把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搬进课堂,并进行细致的观察指导,引导学生说出所见,所想,自然写起来就不那么难了。我听课后感觉作文也没有那么难教,下次我是不是可以开展类似的作文教学活动,比如“看桔子,吃桔子”、“看糖果,吃糖果”。听完《看花生、吃花生》,让我想到何捷老师的命题作文教学中也有类似的篇章《看花生、写花生》。只是我看完就看完了,并没有想到在自己的作文教学中进行实践,今天吴老师的课就是一堂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我想这应该也是我要学习的地方。“知行合一”,才能越走越远。第二篇:观马兰花有感观《马兰花》有感这次国庆节期间,学校要我们观看《马兰花》这部电影。我放学后直奔到家,上网搜看了《马兰花》这部电影。电影讲的是从前有一户人家,养了一对双胞胎女儿,大女儿大兰嫌贫爱富,爱打扮、高傲;而小女儿小兰却不一样,她温柔善良、美丽而又体贴人。在不远的马兰山上有一个叫马兰的小伙子,他勇敢善良,山上的小动物都是他的好朋友。马兰有一朵神奇的马兰花,马兰花是马兰山的守护神。而在一个山谷里,有一个巫婆,她一心想着要占领马兰山,但因为马兰山有马兰花保护着,巫婆不敢轻举妄动。一直想方设法灭掉马兰花,但总是找不到好办法。在一次偶然的相遇中,马兰认识了小兰。那天黄昏,小兰的父亲正在爬马兰山,这时,树妖来了,这危难关头,马兰救下了小兰的父亲,并帮他医治了创伤。而小兰对父亲的那份孝顺,深深感动了马兰,于是马兰和小兰成为了好朋友。而大兰因为想要珍珠、项链、宝石等,就帮助巫婆把马兰花给毁了,但是大兰并没有得到那些装饰品,自己还被巫婆变成了一个石人,小兰辛苦地找到了失去魔力的马兰花,跑到马兰山给了马兰,但巫婆已经要把马兰山占领了,还把马兰和小兰推进了水里,最终在小兰和马兰的共同努力下,马兰花复活了,马兰和小兰齐心合力把巫婆消灭了,马兰山又恢复了往日的情景,大第2页共5页兰也悔过自新,重新做了一个好人。这部电影赞扬了马兰和小兰的美好情操,要我们学习他们勇敢、机智,面对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