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天地精神往来名师导航内容感知这是一篇思想高远深邃的散文,文章的题目“与天地精神往来”,意思是感悟自然,思考宇宙人生。在这个题目下,作者主要通过“星空”“登高”两个篇章,把读者引入了浩渺的星空和旷远的大自然,其中“星空”对应题目中的“天”,即地球外的宇宙;“登高”对应题目中的“地”,在文章中是一座山。两篇分别侧重表达作者的空间感受和时间感受。“与天地精神往来”,给人以无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高旷辽远和澄澈宁静的“天人合一”境界。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演绎(yì)漩涡(wō)享用(xiǎng)广袤(mào)委琐(suǒ)遒劲(qiújìng)掬起(jū)清冽(liè)狰狞(zhēngníng)女娲(wā)山巅(diān)2.多音字二、字形[三、词义1.重点词广袤:①土地的长和宽。②广阔;宽广。委琐:①琐碎;拘泥于小节。②同“猥琐”。狰狞:面目凶恶。静穆:安静庄严。2.相关成语肃然起敬:形容看到、听到或想到某一动人的事迹后出现的恭敬、钦佩的样子芸芸众生:佛教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一般也用来指众多的平常人。3.近义词演变·演化都指发生变化。“演变”既可用于自然界的发展变化,也可用于人类社会中的变化。如: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是不断演变的。“演化”多用于自然界的发展变化。如:生物的演化。和谐·协调形容词。“和谐”侧重客观的现象,配合得适当和匀称。如:这张画的颜色很和谐。“协调”侧重于合作,需要主观的努力,并且常作动词。如:国民经济各部门必须互相协调。消失·消逝动词。“消失”表示从存在到不存在,强调过程,(事物)逐渐减少以至没有。如:他的背影消失在晨雾中。“消逝”包含有一个事物随时间的过去而不存在之意。如:一抹残霞渐渐在天边消逝了。四、文学常识李汉荣,陕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政协委员,著名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驶向星空》、散文集《与天地精神往来》。多年来写作诗歌约3000首,散文随笔1000多篇,中短篇小说30余篇。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我们存在着,或许只是一个微乎其微的细节,除了我们自己在乎自己,宇宙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存在。剖析:这句话揭示了人类在茫茫宇宙面前的渺小。“我们”只是宇宙的一粒“微尘”,与宇宙的浩瀚比起来显得微不足道,这正如唐代大诗人陈子昂所说“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人在大自然面前是如此的渺小,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但也正是“我们”这些个体以自己小小的形式,浓缩着宇宙的命运和奥秘,让“宇宙根本不知道我们的存在”。2.面对它,人类的一切狂妄、欺诈、贪婪、委琐,都显得何等可笑;面对它,任何一个有正常心智的人,都会得到净化、提升,心灵变得宏阔、高远、澄明起来。剖析:作者在这里用了两个结构相似而又对比的语句,说明人类在宇宙面前,感受到宇宙的浩然之气,可以让人类的灵魂得到净化、心灵变得澄明,由此来说明宇宙可以作为信仰的对象。由此可以想到为什么庄子那么钟爱自然,陶渊明为什么要归园田居,回到大自然宇宙的怀抱……他们不都是在宇宙面前净化了自己的心灵,从而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竖起了一座座精神的丰碑?3.我继续攀援,苍岩更加苍老,或狰狞或慈祥或如飞狮或如卧虎,见多了沧海桑田高陵深谷的大世面,对我的到来一律平静得漠然,脚踩上去,青苔松软,让我体验到铁石心肠的时间,也有害羞的柔情。剖析:“或狰狞或慈祥或如飞狮或如卧虎”,一连串的比喻写出了岩石的姿态各异,“见多了沧海桑田高陵深谷的大世面”则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岩石存在年代的久远,而“害羞的柔情”则是运用通感的手法来表现青苔的松软。4.天的蓝,心的蓝,蓝与蓝融为一体,心与天融为一体,不知有心,不知有天,天就是心心就是天,也无心,也无天,只有无限的澄明和宁静剖析:蓝就是纯净,心与天通过共同的蓝融为一体,其“天人合一”观、“回归自然”观,给人的思想以深刻的触动,正如一代美学大师王国维所说“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物我两忘,物我一体”,表达了作者对纯净美好世界的向往。二、重点语段1.“银河,那世世代代流过众生头顶的大河,那启动哲人灵思、灌注诗人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