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调剂差错防范的体会XX县区四队中心卫生院张玉成目前,由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顺利推进,乡镇卫生院就诊患者数量日益增多,处方量也不断加大。而药师作为药学服务的终端责任者,面对日益增多的处方调剂任务,如何确保处方调剂质量,防范差错事故发生,切实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促进医院合理用药,提升医院医疗质量。现就本人多年从事门诊处方调剂中发现的问题和体会总结如下:一、药学人员在调剂处方过程中首先是接收病人处方,此时要做到有序进行,不能同时接收多位患者处方,防止造成混乱而发生差错。二、药师接到处方后首先审核处方医师是否有资质。有资质的还要审核签名是否与药房签名留样一致。如不一致,该处方不得进入调配环节。三、检查处方前记、正文、后记。检查各项是否填写完整,是否符合规范,如:正文和后记书写是否清晰、完整,并确认处方的合法性;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及结果的判定;化学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是否分别开具处方的;是否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用法、用量是否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处方修改是否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药品超剂量使用是否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单张门急诊处方是否超过5种药品的等内容,四、重点审核处方用药适宜性,内容包括以下几项。(1)、适应证是否适宜;如:医师临床诊断为感染性腹泻,用药却是复方地芬诺酯片口服,因该药仅用于急慢性功能性腹泻,不宜用于感染性腹泻;再如:诊断为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处方用药是头孢噻肟钠,病毒感染非头孢噻肟钠适应证。以上属于不适应证用药。(2)、遴选的药品是否适宜;如:医师为临床诊断为肝炎的患者选用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因为复方磺胺甲恶唑片具有肝毒性,使用该药加重患者肝损害。再如:医师妊娠高血压妇女第1页共19页应用缬沙坦进行降压治疗,因该药引起胎儿生长迟缓,羊水过少,或新生儿肾衰,亦可能引起胎儿畸形。故以上用药属于遴选药品不适宜。(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是否适宜;如:哮喘急性发作,应选用氨茶碱注射剂起效快,而医生却选用氨茶碱片,起效较慢,不适宜用于急救。再如:医师为心绞痛患者应用硝酸甘油片时,处方用法为口服,而正确用法应为舌下给药,因为硝酸甘油片口服因肝脏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仅8%,蛋白结合率60%,而舌下给药2-3分钟起效,5分钟达最大效应。以上用药属于给药剂型和给药途径不适宜。(4)、用法、用量是否适宜;如。处方开具阿奇霉素250mg。每日3次。正确用法用量应为250mg或500mg顿服。再如晚期癌症患者处方开具盐酸吗啡缓释片45mg(1片半)、每日1次。该制剂不可掰开服用,因掰开后破坏了其基本骨架而失去缓释作用。(5)联合用药是否适宜;如诊断为支气管炎,医师联合应用头孢唑林与阿米卡星注射液,因为两者皆有肾毒性,联合应用加重肾损害,故此联合用药不适宜。再如:医师为肠炎患者联合应用抗菌素类药物和蜡样芽孢杆菌活菌片,因两者使用,前者能使后者效价降低,故不宜联合使用,如须合用,两药服用至少间隔3小时以上,此时需药师认真交待清楚。(6)、是否有重复给药现象;如:医师为感冒患者开具维生素C片和维C银翘片,属于重复给药。再如:医师处方中将维c银翘片与酚麻美敏片联用。这2种药都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如果对乙酰氨基酚过量易造成肝脏损害,甚至引起肝昏迷,故不适宜使用。(7)、是否有配伍禁忌或不良相互作用;如:医师为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开具甲苯磺丁脲和氢氯噻嗪片,因为甲苯磺丁脲促进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的作用可被氢氯噻嗪拮抗,故两药不适宜合用。再如:医师处方头孢菌类药物选用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因葡萄糖注射液往往使头孢菌类药物分解增快而导致疗效降低,故应选用注射用水或0.9%氯化钠注射液作为溶媒。(8)、其他用药不适宜情况的。如医生开具大处方、过第2页共19页度治疗用药等。五、处方调配时,药师必须仔细阅读处方,按照药品的顺序逐一调配,对贵重药品、麻精药品分别登记账卡,调配药品时还应检查药品的批准文号,有效期,以确保患者用药安全,药品调配齐全后,药师应与处方逐一核对药品名称、剂型、规格、数量和用法用量,准确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