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体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纲领——学习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体会2013年11月12日闭幕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一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总动员、总部署、总谋划,是关系长远的系统设计、顶层设计和总体设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创新性和思想性。这次会议给出了深化改革的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因此具有里程碑、转折点和再出发的特殊意义。我在学习公报中看到,全会从经济制度、市场体系、政府治理、财税体制、城乡发展、内外开放、民主政治、法治中国、监督体系、文化强国、生态文明、社会治理、公共服务、军队建设、党的领导等十五个方面,对重大改革进行了总安排,每个部分都是提纲举领,高屋建瓴,气势磅礴,内涵深远。提出了总目标和改革重点,法制保障和组织保障。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是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中央决定成立两个重要机构,一是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二是将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确保国家安全。这是极为重要的组织保障。我发现会议有许多亮点,特别是有许多新概念、新提法和新要求。比如,提出了多个“紧紧围绕”,即紧紧围绕市场、民主、文化、民生、生态、党建、强军等进行改革。提出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要维护宪法法律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完善人权法保障制度。首次提出完善国家治理体系概念,完善产权保护制度。要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第1页共4页革,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全会强调,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可以预料,行政体制改革是下一步改革的重头戏。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要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完善税收制度,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认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要放宽投资准入,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发展基层民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的根本之策。要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建设廉洁政治。加强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和制度保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健全促进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要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