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烛之武退秦师●从容说课《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本文记述了秦、晋联合攻打郑国时的一个故事:郑国被秦、晋两国包围,危在旦夕,郑国大夫佚之狐力荐能言善辩的烛之武。烛之武不计前嫌,以国家安危为重,只身前往说服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而且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军不得不撤兵,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全文语言浅显易懂,内容生动有趣,情节波澜起伏,是一篇以记述行人辞令为主的散文佳作。本课为高中阶段第一篇文言文,如何结合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使学生更好地吸取传统文化的精髓,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问题。鉴于此,我们根据《高中语文教学大纲》对文言文提出的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把握文章思想内容,积累语言知识的要求,将本课教学设计分为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内心活动和某些细节描写的分析,探究烛之武高超的劝说艺术;另一个层面是结合课文,根据文言文教学的重点、落实文言字词知识。本教案的教学重点为:1.重点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2.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本教案的教学难点为: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于运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本课采用朗读法、问答法、探究拓展法进行教学。朗读法即自始至终以朗读为教学的手段,利用多种形式指导学生熟读成诵。问答法即多设题,巧置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探究拓展法即用适当补充《读本》中或《左传》中篇幅短小的文章,作为补充阅读材料的方法,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开拓视野。具体教学步骤如下:一、课前预习。要求学生利用工具书,排除生字词;结合文下注释疏通文意。二、了解《左传》指导诵读。采用教师领读、学生自读、学生齐读多种方式,以读带讲,读中疏通文意,把握主旨。三、在熟读成诵、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赏析写作技巧,质疑解难探究,整理归纳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和掌握文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2.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熟读成诵。3.了解《左传》这部编年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能力目标1.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2.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赏析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言文的能力。德育目标学习古人国难当头、不计个人安危得失、顾全大局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1.重点理解“贰、军、辞、鄙、陪、敢、济、肆、阙、与”10个词语。2.归纳“若、说、辞、鄙、微、之”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教学难点1.借助语境推断文言词语的意义。2.领会和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波澜起伏、善于运用伏笔和照应的写作技巧。●教学方法1.朗读法。自始至终以朗读为教学的手段和依据,运用多种形式朗读,教师诵读、学生自读、学生领读等,力求做到熟读成诵。2.问答法。教学过程中,多设题,巧设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维,使其善于动脑,敢于发言。3.探究拓展法。适当补充《读本》中或《左传》中篇幅短小的文章,作为学生扩展阅读的材料,巩固所学知识,开拓视野。●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卡片、录音机、《烛之武退秦师》朗读磁带、多媒体CAI课件。●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步骤预习提纲1.利用工具书,自行排除生字词。2.反复阅读课文,结合课文下面的注释,疏通文意。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左传》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反复朗读课文,正音。整体感知、了解与本文内容相关的历史史实,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当我们在电视中看到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心中会油然升起一种崇高感、自豪感、敬慕感。敬慕那些为国争光的英雄。英雄,在人们心中是伟大的,他们为民排忧,为国解难,殚精竭虑,置个人安危于度外,今有之,古亦有之。春秋时期郑国的烛之武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们就学习选自《左传》的历史散文《烛之武退秦师》。二、关于《左传》“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这是朱彝尊《经文考》中对《左传》的高度评价。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