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甘南、陇南灾区有感——赴甘南、陇南灾区有感回来了。如果说我不到那边去,我会愧疚终生,我会良心不安。虽然过去感觉什么都没做,或许,甚至,我所做的根本微不足道,但我很知足。一幕幕惨不忍睹的场面,一双双日夜期盼的眼神,一个个精疲力竭的战士…来来回回奔跑的工兵、解放军、武警、交警、志愿者…都是如此可爱。邱少云部队以及开山斧工兵团的车辆、装载机、挖掘机响个不停,他们在日夜奋战。好多的场面,真的惨不忍睹,从废墟经过的时候,我有些恐惧,甚至想退却,但是,我知道,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前进,更何况那个时候,谁还能顾得一个大好人呢。我知道,脚下面还有好多遇难者,因为踩到的那是三楼甚至更高层。记得很清楚,一栋楼房,一层在这里,二层在前面一点点,三层、四层…不见了。还有,三层以下在淤泥里,以上漂到河的另一边。听别人讲一路的故事,真的感觉在做梦,根本不可能。一路上,很感恩,很顺利的到达、返回。尽管没有直达车,但有便车,我们以志愿者的身份进入,在里面与其他队友合作很好,特别怀念,尽管吃泡面、睡楼道,可是这已经够好了。离开舟曲,去了XX县区黄渚镇,那里的灾情比起舟曲可以说是微不足道,因为那边山比较小,石头比较少,植被多,被水冲下来的大多是树木,破坏性不大,上面有一些房屋一楼被淤泥填满,街道下面还可以,只不过好多道路是断了的,车辆只能绕着行走。只是那种艰难,好多人体会不到的。这一生第一次当志愿者,毕竟经验没有,跟我的队友们有过意见上的不统一,争执、偏见,我还是很感恩,让我们更加齐心协力。我也真真切切感受到了灾区那种需要,还有人的生命是多么的脆弱,多么的渺小,人根本无法想象。回来了。忘不了,永远忘不了,舟曲--第二故乡,曾经,和那里的人们打成一片,曾经,寄居那里。忘不了,忘不了那一声声隆隆的机器声,那铁锹的巨响,那泡面,那干的方便面,第1页共22页一提提矿泉水,楼道里一个个疲惫的志愿者的身影,还有那一堆堆志愿者们的行李包;忘不了,忘不了一股股扑鼻的味道;忘不了,忘不了那泥泞的道路,开便车拉我们的司机师傅,给我们耐心诉说灾情的不同人士,还有那位为群众军民服务(修鞋子、包伤口...)晚上却连个褥子也没有就待楼道的大叔;忘不了,忘不了半夜在雨中行进的央视一台工作人员,背着帐篷、摄像机…在雨中“远行”了;忘不了,忘不了那个挖自家人却挖不出来就啜泣的大伯;忘不了,忘不了中午倾斜的楼房拐角处啃面的那若干名解放军;忘不了,忘不了去XX县区的途中那一条条被毁坏的道路;也忘不了,忘不了风景宜人的腊子口、官鹅沟等,忘不了返回时敲诈我们高额车费的售票员...太多了,一个多月了,历历在目,犹如昨日重现。回来了。鞋子袜子全是泥,洗了n次还是那个样,唯一的办法就是扔了,不过我扔的甘心乐意。头发乱的不像样子了,也顾不得收拾就赶紧填饱肚子。回来了。那一顿晚餐,不知吃多少才吃饱,那一顿美觉,不知睡到何时才清醒。去的时候是阳历8月15,如今是阴历8月15,明月悬高空,孩儿很思念你,舟曲—第二故乡,遥望天际,试问:您的儿女回家过节了吗。请明月,代问候。一切仿佛在梦境中了,至今,未醒。有机会,再进舟曲,去看望那些可爱的人们。即使见不到他们,也好使我怀念他们。太值得去记忆了,或许,去那边,去当志愿者,是我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事情,很感恩,没有连累灾区人民,很庆幸有那么多的好心人。爱心接力在此传递,希望它越传越远,希望它永无止息。传递真情,爱心永恒,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份。于2010年农历8月15日晚第二篇:读甘南现象有感学习"甘南现象"有感按照区委的安排,我认真学习了XX县区"为民工程"典型经验。XX县区深入实施"为民工程",让广大党员干部把群众情结、群众视野、群众标准放到"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轨道上,放到"为民务实清廉"的车厢里,"甘南现象"博得掌声阵阵。通过学习,我进一步认识到,作风建设关系党的形象,关第2页共22页系人心向背,优良的党风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巨大力量。XX县区通过实施"为民工程"、开展教育实践活动,把组织的需要、群众的需要转化成干部的需要,各级干部做到了眼睛向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