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育学习心得最近,接学校通知,要求我们课余读读教育信息网上“国外教育”资料,我开始是带着完成任务的心理去读的,虽然只是浏览,但读着读着,我便越读越来兴趣,竟然一个劲地读完了。其中也让我深受不少的启迪和感受。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学形式新颖多样。国外的教学内容与形式很特别。如。教学内容是一张有22道题目的测试卷和一张校园地图。老师要求他们两人一组,在校园的不同地方寻找答案,时间一个半小时,一个半小时后,无论完成与否,都必须回到教室。根据老师的题目与地图,学生穿梭于多幢建筑物之间。其中不乏与他人交谈的内容,诸如询问咖啡馆老板的姓名、书店内某些书的价格、餐厅的晚餐等等。既让学生熟悉了各大建筑楼的位置、结构与用途,又锻炼了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真正做到了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快乐地了解知识、掌握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意识。美国教育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通常老师对学生没有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自主发展,对哪方面的内容感兴趣,就自己多学点,多钻研一些。老师的教学形式无规律可言。前一分钟刚讲到历史知识,后一分钟可能就要求大家对某一些知识进行对话与辩论。多种的教学形式确实扩充了学生们的思路,打破了不少以往的陈旧观念。二、扩展课堂教学空间,让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在国内,我们传授知识通常都在学校内,而美国教育则鼓励学生走向社会,并鼓励学生多多参与社会。他们一个星期五天的课程中,总会有一天是被安排进行参观的。可以参观了历史人物故居、动物园、教室、公共图书馆等地方。在这些场所、老师、家长带领着孩子们边参观、边完成作业,十分直观形象。讲解员带领着家长和学生,详细而耐心地讲述历史、介绍历史杰出人物,无形中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加深了印象,而爱国主义教育更是在无形中得到了深化。我想,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学生的知识面、语言表达能力、交际能力都在无形中上升了一步。这种学习与我们国内最近两年的研究性学习相似,但在美第1页共3页国,这种教学方法屡见不鲜。三、充分考虑学生的人性化发展,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外国老师经常与学生谈到的是“你们想学什么。”“你们对什么感兴趣。”“你们有什么建议。”根据反馈,美国老师不断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如果我们都表示同意,老师反而会觉得我们没有诚意,不认真,缺乏参与意识。而在国内,这种问题是难得会在课堂上被问的。我们经常遵循的是事先准备好教学计划,一切根据教学大纲。长此以往,老师也缺乏了创造意识,学生的思维也受到了限制,有一定的局限性。四中国教育里到底缺少什么。一位娶了中国太太的美国先生说。“以前,我总觉得中国人比我们聪明,现在我才知道,原来中国父母永远在逼孩子读书,他们的职责是教育出学业最优秀的子女来,甚至连孩子的暑假也不放过。美国父母呢。他们的职责是让孩子真正享受自己的童年,去运动,去交朋友,去野游,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当然,这样的教育,也免不了使孩子变得放任自流了。”华裔父母之间总以子女的学习成绩为荣耀。美国有一个中文月刊,其中一个栏目是刊登一位优秀的华裔学生,资料要孩子家长准备。不可思议的是,每期都会有无数位竞争者。我以为,仅仅因为孩子学业而一定要孩子见报,是与美国主流社会的价值理念有差异的。美国父母之间谈孩子的学业不多,孩子的成绩更是自家的事,别人管不着,而体育、课外活动,学科中遇到的老师的趣闻却是孩子妈妈之间言谈的主题。我发现中国家庭教育出的孩子,很多都有两面性,在父母和老师面前是一个样,背着他们又是一个样。强烈的压抑下,使他们不由自主地要用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来宣泄。比如,在上大学前被家里管制惯了,进入大学之后,就像一只出笼的小鸟失控了。有的会大玩特玩,有的一下子没有人安排日常生活,不知如何是好。中国教育里到底缺少什么。尽管我们一再强调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多么扎实,美国孩子的数理化有多么差劲。但是,为什么一旦进入美国社会,那些学业优异的华裔孩子,除了从事科研,做个高级打工白领,大多数都碌碌无为呢。第2页共3页我想原因有许多,部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