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绿色发展学习心得体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环境的基本特征,明确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原则。全会首次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把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一,首次将美丽中国建设写入规划。这既与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一脉相承,也标志着生态文明建设被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总体上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为了更好地把握绿色发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需要结合新形势下我国的发展需求和现实情况,对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关于绿色发展的内容进行认真学习和深入分析。改革发展,理念先行。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所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相较于以往党和国家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论述,既有创新,也有提高,更有升华。一是立意更高。传统的绿色发展注重的是从节能减排、污染物治理的视角评判科技创新对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而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所提出的绿色发展则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起点之上,在面对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严峻形势之下,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压力之下,在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感召之下,与时俱进地提出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论断。《公报》从绿色发展所需要坚持的基本原则出发,围绕人与自然和谐、主体功能区建设、低碳循环发展、资源节约与利用、环境整治、生态屏障构筑等多个方面的内容,从生态文明和绿色化发展的高度进行了新一轮的理论阐述,这不仅赋予了绿色发展这一模式崭新的面貌,也为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二是认识更深。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首次提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使美丽中国的表述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也令美丽中国从一句抽象的理论表达落地生根为具象的实践形态,这也是我国在绿色发展第1页共5页实践过程中,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并在实践中加以深化所得出的科学理论认识。在未来,美丽中国建设将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并举并重,共同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三是视野更宽。绿色发展不仅要立足国内,同时还必须综合考虑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生态安全领域同样如此。作为与国家安全相关的人类生态系统的安全,已经越来越引起全世界的广泛重视。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森林退化、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的出现,逐渐成为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在上述背景之下,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率先提出了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这表明我国在绿色发展中具备了国际视野,同时也反映了中国积极主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整个地球生态环境的担当,也向世人进一步展示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有的诚意和姿态。这一提法还要求我们将生态环境发展问题放到全球化的背景下加以考量,强调中国对全球生态安全的贡献将有利于我国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世界生态环保进程,推动世界生态环境安全建设,并与其他国家一起共同构筑生态环保国际新格局。四是角度更新。《公报》从格局建设、体系建设、权责分配等多个不同角度,给出了全新的提法和论述,且提法更加新颖,论述更为独到。首先,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中率先提出了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自然岸线格局。其中,自然岸线格局的提法表明我国将一如既往的顺应自然,更加重视天然形成的地理分界线,避免自然岸线受到人为的破坏和开发;同时,自然岸线格局也表明我国将海洋这一天然分界线纳入了格局建设之中,用格局对中国国土做了全方位覆盖。其次,《公报》中提出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这一方面表明两个体系是绿色发展最重要的内容;另一方面在强调绿色发展全面性的同时,也从体系的角度将绿色发展诠释得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