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运输的途径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区别静脉血和动脉血。2、描述心脏的工作过程。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2.培养学生运用己有的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知识并进行创新的能力。情感目标:1、通过对心脏的结构和功能的学习,树立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观点。2、加强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思想意识。3、通过“血液循环的发现”的学习,领悟人类对科学的认识,是艰难的和不断发展的,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教学重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教学难点血液循环的途径和意义学情分析进入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他们对外界事物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自身的结构也充满好奇,而对自己在身体、生理和心理变化更是特别地关注。但仍处于一种懵懂的状态。虽不甚了解,但又急切地想要探索。因此,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这一大好时机,引导学生在分析具体问题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结合学科特点,体现单元组教学环节,学习内容,时间预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设计,问题探究,单元组合作,同层竞争,人人参与,精讲足练,联系实际,点拨升华.集体备课个人备课一、个性自学学习建议:阅读课本,结合生活中的知识,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四人一组,讨论课本80页的血液循环模式图。(2)、如何区分动脉血和静脉血?(3)、81页讨论题1、2二、同层展示三、小组合作1、小组同层展示交流:展示的同时,重点质疑。2、异质帮扶,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四、师生探究:根据学生的展示,重点讲解:1.《何去何从——血液循环途径及其意义》。2.动脉血及静脉血的概念;动、静脉血的颜色并总结它们的特点3.健康而强壮的心脏的重要性:计算数据,得出结论——拥有一个健康而强壮的心脏是非常重要的!五、完成作业(4分钟)小结:学科知识构建与板书设计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二、血液循环的途径肺循环: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左心房肺静脉肺毛细血管肺动脉右心室氧、营养物质二氧化碳等废物氧二氧化碳组织细胞肺泡动脉血静脉血动脉血静脉血变成变成1、血液循环反思与重建课堂检测题:1.血液流经体循环后,就由、颜色的变成了、颜色的。血液经肺循环后由血变为血。2.血液通过肺循环后,其成分的变化是()A.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B.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C.养料增多,废物减少。D.养料减少,废物增多3.心脏内以及心脏和动脉之间的瓣膜使血液的流动只能是()A.右心房→右心室→肺动脉B.左心室→左心房→主动脉C.肺动脉→右心房→右心室D.主动脉→左心房→左心室作业设置:一、必做题:(一)基础知识部分1.循环系统包括、和。2.血液循环的途径包括两条,即和。3.体循环是血液从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各级、毛细血管网、各级,最后汇集到,流回到。4.肺循环是血液从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再由流回到。5.体循环的血液是从心脏的出发流回到,肺循环是从心脏出发流回到,于是组成了一个完整的血液循环途经。体循环和肺循环在处汇合。6.从手腕静脉处给胃炎病人注入药液,药液由手腕到达胃所经过的循环路线是()①肺动脉②肺静脉③左心房④左心室⑤右心房⑥右心室⑦主动脉A.③→④→①→②→⑤→⑥→⑦B.③→④→⑤→⑥→⑦→①→②C.①→②→③→④→⑦→⑤→⑥D.⑤→⑥→①→②→③→④→⑦(二)能力拓展部分右图为心脏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的④和⑧分别表示心脏的,心脏壁最厚的是【】。(2)图中的⑥与心脏的【】相连。它们流动的血是。(3)图中的⑨表示,其功能是使血液只能由流向。(4)医生给某人右手臂静脉注射一种药物治疗头痛。药物到达头部的途径是(用图中符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