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谷文昌纪念馆心得体会目前,进一步学习弘扬谷文昌精神的活动正在八闽大地蓬勃展开。在这一股热潮中,我通过报纸、政治学习等多种渠道,对谷文昌的先进事迹有了一定的了解。2016年10月14日,14级思政2班全体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东山,参观谷文昌纪念馆,更加深了我对谷文昌精神的理解。“有一种人,虽已离去,却永被铭记;有一种精神,穿越时空,却历久弥新。”,曾任XX县区委书记的谷文昌就有如此崇高魅力。在XX县区,他被当地群众尊称为“谷公”,他是多次被习近平总书记提到过的“默默奉献”的好干部,他以共产党员最真切的品行,屹立于中华民族浩瀚历史中。谷文昌的一生平凡而伟大,用他的行动坚定鲜明地告诉我们:一个党员领导干部“入党为什么,当了干部做什么,身后留些什么”。尽管他离开我们已经二十多年了,然而,他和XX县区军民共同创造的业绩以及在创建业绩的艰苦历程中体现出来的精神,已经成为一座不朽丰碑,永远矗立在人民心中。谷文昌精神的本质特征即: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致力发展的宗旨意识。下面我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本次参观东山谷文昌纪念馆的心得体会、学习谷文昌精神的意义。一、谷文昌纪念馆概况东山人民每逢节日祭祖时奉行的一句话是。“先祭谷公,后拜祖宗。”这里的“谷公”就是指谷文昌,由此,谷文昌同志在东山人民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解放前的东山岛,风沙肆虐、寸草不生。“荒山秃岭和尚头,林草奇缺水如油。风沙无情田屋休,三餐难度人外流”就是当时的真实写照。随军南下解放东山的老县委书记谷文昌,带领东山人民经过无数次的实践,制定出筑堤堵沙、种草固沙、造林防沙的方案,找到适宜东山种植的树种木麻黄,并在全县掀起植树造林热潮,至1964年共造林8.2万亩,全县400多座小山丘和3万多亩荒沙滩基本绿化,141公里的海岸线筑起“绿色长城”。1987年,东山人民将他的骨灰安葬在当年他亲手建起的赤第1页共5页山林场;1999年,东山各界捐资120万元,在此基础上修建了谷文昌陵园,内有谷文昌塑像与谷文昌陵墓;谷文昌纪念馆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建立,2004年2月,建成开馆。谷文昌纪念馆及园区建设规划总投资800万元,其中纪念馆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35平方米,总投资400万元。纪念馆设计风格突出了园林式的建筑特色。馆内设有6大展室和音像室,展馆整体布局由“序言、昔日东山、执政为民、艰苦奋斗、求真务实、致力发展、今日东山、永久怀念”八个部门内容构成。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图片和谷文昌同志生前使用的实物,再现了党的好儿女、人民的好书记谷文昌同志从1953到1964年间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带领东山人民矢志不移植树造林、根治风沙,从根本上改变东山生态环境的动人情景,集中反映了一个共产党人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二、谷文昌生平简介谷文昌纪念馆中,大部分都是谷文昌在治理东山的事迹简介。谷文昌同志的生平是与东山紧密相连的,他与焦裕禄一样,都是县委书记的榜样,备受百姓的爱戴。谷文昌(1915年——1981年),原名程栓,XX省林县郭家庄人,一九四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林县的区长、区委书记,中共XX县区委组织部长、县长、县委书记,XX省林业厅副厅长,龙溪地区林业局长,龙溪地区农办主任,龙溪地区革委会副主任,龙溪行政公署副专员等职。谷文昌于一九五O年五月十二日随军解放东山岛。从此,他在东山这个美丽的海岛上辛勤耕耘了十四个春秋。东山岛东南部几十里风沙滚滚,侵袭村庄,吞噬田园,埋没房舍,严重破坏生产,威胁人们生存。谷文昌担任XX县区长时,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排除群众的疾痛,为造福东山人民,他把治理风沙害列为政府工作重点。他亲自带领工作人员。多次探风口、查风源,摸清“沙老虎”来龙去脉,制定治理风沙的规划。一九五五年,谷文昌调XX县区委书记,他与县委一班人,在三年的时间里,组织全县人民先后八次在沙滩上筑堤挡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造林防沙,这些办法,第2页共5页尚未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谷文昌同志矢志不移,来回于张牙舞爪的沙滩,寻找制伏沙害的有效办法。不久,林业干部在白埕沙滩上发现了几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