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庆州州情综合材料XX年迪庆州州情综合材料“迪庆”藏语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XX省惟一的藏族自治州,位于XX省西北部,地处滇、川、藏三省区结合部的青藏高原南延地段,是举世闻名的香格里拉,世界自然遗产“三江并流”腹心区。澜沧江和金沙江自北向南贯穿全境,形成“雪山为城,江河为池”的特殊地貌,是滇西北高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一、悠久的历史迪庆有着悠久的历史。XX县区境内的戈登新石器文化遗址证明,远在六七千年前,迪庆就有人类生息繁衍。XX县区永芝、纳古、石底等地出土的石棺墓及随葬文物显示,约在二千三百多年前,吐蕃先民已在这里创造了个性鲜明的土著文化。1950年5月,XX县区(今香格里拉县)和平解放,成立了香格里拉县人民政府。随即德钦也宣布和平解放,仍称德钦设治局1952年5月建立县一级的德钦藏族自治区,1955年改称XX县区。1957年9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成立XX省XX市。二、独特的区位全州国土面积23870平方公里,辖香格里拉县、XX县区和XX县区三个县,29个乡镇,182个村民委员会;2003年底,总人口35.35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3.56%,生活着藏、傈僳、纳西、白、彝等26种少数民族,藏族人口12万余人,占总人口的33%;傈僳族人口101万余人,占总人口的29%。迪庆历史上是西南“茶马古道”的要冲,是东部藏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商转站,是我省进出西藏的咽喉。三、多彩的民族文化迪庆文化多样,特色鲜明。世居这里的藏、傈僳、纳西等民族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多宗教并存、多民族共融的文化特色,体现了东西文化荟萃和南北文化交融的特点,突出了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的主题。迪庆境内有26种民族,千人以上的有藏、傈僳、汉、纳西、白、回、彝、苗、第1页共6页普米等9个民族。迪庆境内各民族长期以来亲善相依,共同为迪庆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多民族和睦共处的同时,多种宗教共存共荣。迪庆藏族信奉藏传佛教;傈僳族除信仰本民族固有的原始宗教外,主要信仰基督教,也有一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及藏传佛教;纳西族主要信仰原始宗教东巴教,香格里拉县三坝乡的白地村被公认为纳西族东巴教发祥地,少数纳西族信奉藏传佛教;白族的信仰同其他地区白族一样,多信仰本主教;彝族信奉毕摩教;回族信仰伊斯兰教。这种多宗教共存共荣的现象,成为迪庆人文景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四、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迪庆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高山大川与古高原携手并肩,形成了“三山挟两江”的雄奇地貌:梅里雪山山脉、云岭雪山山脉、中甸雪山山脉横亘天际,澜沧江、金沙江自北而南贯穿全境。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地形呈纵深切割2之势,海拔高差悬殊,最高峰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云南最高峰。最低谷海拔1486米,绝对高差达5254米,较小范围内的巨大高差使得境内出现了垂直气候和立体生态环境特征。州内气候属温带——寒温带气候,年平均气温4.7℃—16.5℃,年极端最高气温25.1℃,最低气温—27.4℃。立体气候十分明显,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特殊的地理条件形成了迪庆无与伦比的自然景观,同时也使幅员辽阔的迪庆高原成为一块资源富集的宝地,那皑皑的雪山、肥美的草场、茫茫的森林、宁静的湖泊、纵横的溪流,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源。一是旅游资源。1997年9月,XX省人民政府通过组织专家学者考察论证,在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研究和评审的基础上,郑重向世人宣布:香格里拉就在云南XX市。2001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迪庆州XX县区更名为香格里拉县。香格里拉的神秘面纱从此掀开,云南迪庆藏区随之成为人们寻梦、旅游的热点。迪庆香格里拉融自然与人文、宁静与深邃、优雅与壮阔、古朴与现代等和谐统一、风韵天成,尤其是她那历经自然和历史的沧桑熔铸而第2页共6页成的以藏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沉淀,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令无数中外游客流连忘返。这里有雄伟壮丽的云南第一高峰梅里雪山卡瓦格博峰,有险峻奇绝的世界上最深的峡谷虎跳峡,有东巴文化的发祥地“仙人遗田”白水台,有中国纬度最低的现代冰川明永冰川,有“高原名珠”碧塔海,有康藏十三林之一的噶丹〃松3赞林寺。还有碧壤峡谷、哈巴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