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听倪主任公开课有感技艺高超,得心应手——听倪主任公开课有感XX省响水中学李成荣2246005月21日,笔者同其他老师一道,在学校艺教楼多媒体教室,聆听了教科处倪锦春主任的一节公开课。他亲切的话语、睿智的思维、洪亮的声音、浑厚的内功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我愿意将自己的感受和收获跟大家分享。不足之处,敬请行家批评指正。一、声音超洪亮,情绪被激昂。刚一上课,倪主任与学生响亮的互致问候首先映入耳帘。在人们的心目中,倪主任平时待人温文尔雅,说话轻声慢语。可不曾想,一到课堂上,他仿佛变了一个人,精神抖擞,激情迸发。在他的感染下,一下子兴奋起来的学生们很快就“入戏”了。这样的激趣导学非常难能可贵,尤其是对于像我这样教了近30年书的“老家伙”来说,棱角基本已经磨平,工作需要投入,上课更需要有激情。二、策略指引,有的放矢。经过前期的导入和铺垫,接下来该转入正题----重点讲解了。跟人们预料不同的是,倪主任并没有急于让学生去阅读,而是先引导学生留意文章体裁,然后顺势小结演讲稿的题材特点和阅读技巧,即话题→故事→引用→数据→问题→结束,然后再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这样,有了阅读策略的指引,学生阅读起来就会目标明确,有的放矢。这一点也是倪主任跟大家和而不同的地方。三、手法娴熟,技艺高超。在设疑讨论环节中,倪主任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查找课文特定信息;然后通过分段理解,引导学生质疑;通过小组合作、讨论,最后释疑,手法娴熟,技艺高超。他将整篇课文,先整体感知,把握文章大意,概括出段落大意,培养篇章结构能力;然后分层理解,逐个击破,培养文章细节理解能力;通过短文第1页共3页填空、集体朗读等形式再现文章内容,把握文章总体脉络,化难为简,得心应手。这也是人们常说的读前、读中和读后立体式训练,每一处细节都能体现出倪主任课堂教学中的大师风范。四、学以致用,培养能力。同样给人耳目一新感觉的是,在典题拓展过后,授课老师通常会让学生去做一些高考题之类的练习,可倪主任却偏偏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写某个著名运动员的简介,然后在全班展示。学生们的发言非常踊跃。这样,他们既能够学以致用,提高了写作水平,又能够锻炼口语,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倪主任这种既让学生乐学、会学,融洽了师生感情,又不显山露水,渗透德育于不知不觉之中的“手腕”,实在是我等凡人所无法比拟的。五、学情准确,切合实际。在这节课的最后部分,即训练巩固中,倪主任先是让学生做了一篇任务型阅读,然后进入讨论举办奥运会的优缺点,引导学生得出一些平常人们能够想到的但不易表达的内容。这说明倪主任对学情把握透彻,定位准确,切合学生实际。学生既吃得饱,也吃得好。到这里整节课好像就结束了,可是倪主任就是要给人与众不同的感觉----他不慌不忙地对本节课作了简短而实实在在的小结,既是对前面内容的复习,也是对整堂课的升华,这更是他的点睛之笔。六、气氛融洽,效果显著。整节课听下来,感觉课堂气氛热烈,师生关系融洽,师生互动频繁有效。从学生层面看,从质疑到释疑,收获了知识;从讨论、合作、探究到踊跃发言,培养了能力;从参与课堂实践到身心愉悦,发展了情商。从教师层面看,从备课到上课,是与学生心的交流;从预设到生成,是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从过程到反思,是思想火花的碰撞。因此,倪主任这节课是一堂成功的课,师生双方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进步,这正是现代教育所大力提倡的。商榷之处:1.如果课堂上能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阅读、思考和讨论,这节课就会更完美。第2页共3页2.如果能对学生的小组合作与讨论进行适当的引导和点拨,学生的产出可能会更多、更精彩。第3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