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教学建议一、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学生主要掌握了区域特征的分析方法,和区域差异对比分析方法;通过第二章的学习,学生主要掌握了分析区域环境问题的一般方法;通过第三章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评价区域自然资源的方法。这三章内容可以说是并列的关系,而第四章与前三章是递进关系,前三章的内容是为第四章的内容作铺垫,讲区域特征和区域差异、讲区域生态建设和区域的能源开发,目的是为了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学生掌握的各分析方法,也在第四章中可以综合利用。二、四大版本的内容选择区域选择有所侧重,同一区域侧重点有所不同。1、中国的东北地区人教版:分析地理条件(气候,地形、土壤,社会、经济),农业布局的特点---分为三大农业生产区域(耕作农业区,林业和特产区,畜牧区),大规模的专业化生产---商品粮基地建设(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地区专业化生产,),农业发展方向(平原区,西部草原区,山区)山东版:分析自然环境,进而强调土地资源及其开发(土壤肥沃,土地资源丰富,土地开发)、农业生产与布局(全国重要的农林基地,农业布局)、农业与区可持续发展(黑土的开发,林业的发展,湿地的保护)中图版:东北农业生产条件和布局特点(自然资源优势、社会经济条件)、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珠江三角洲人教版:强调对外开放---国际国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地理条件(良好的区位优势,全国最大的侨乡),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推进,问题与对策(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规划与管理)湘教版:城市化进程,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以材料阅读为主,通过活动的形式进行认识)人教版湘教版山东版中图版区域农业发展中国的东北地区;以珠江三角洲为活动案例美国中国的东北地区中国的东北地区;以生态家园的技术模式为案例研究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江苏省。以叛国密歇根州作为案例研究1山东版:强调经济发展快和城市化水平高的特点,提出问题与对策(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人地矛盾加剧,重复建设突出;治理污染、保护生态,优化产业结构,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从分析可以看出人教版对这两个地区的分析是最具体的,教学可以按人教版的思路设计教案,适当补充山东版湿地的保护等知识。三、本章综合分析当今世界经济迅猛发展,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点。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地理条件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本章教材紧紧围绕区域经济发展这一中心,从农业、工业和城市的角度做了阐述。每一节的知识层次都是沿“发展条件-----发展特点-----存在问题----今后发展方向(或对策)展开,在教学中可以先总结出这一学习模式,使学生有学习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思路。本章共分两节。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首先从气候、地形、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方面介绍了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然后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农业的布局特点,着重介绍了商品粮基地农业生产的突出特点。最后从水土流失、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繁和环境污染等方面揭示了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从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角度指出了该区域内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第二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首先分析了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地理条件,描述了该地区工业化进程两个发展阶段的不同特点,最后从产业升级、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说明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采取的相应对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该部分知识在历年高考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农业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这部分知识也将成为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历年高考命题中既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也重视对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城市化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