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考生物种群与生态系统的稳态复习教案一、课前热身1、下图为人体免疫部分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图中A是细胞,B是(物质);①②③中属于特异性免疫过程的是。(2)B淋巴细胞需经过过程形成浆细胞。(3)HIV侵入人体后,主要感染的是免疫系统中的,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减弱以致最终丧失。(4)注射甲型H1N1流感疫苗可预防甲型H1N1流感,疫苗作用的原理是。2、右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示意图,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存在B.W处于第二、三两个不同的营养级C.若蝗虫的数量下降,Y的数量一定减少D.Y与蝗虫之间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和竞争3、群落不断发展变化,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着演替。下列关于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森林遭受火灾后的地段上重新形成森林属于次生演替B.在正常情况下,次生演替的最终结果使生物多样性降低C.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D.地衣→苔藓→灌木→草本→森林五个阶段为初生演替的必经过程4、右图为影响种群密度因素的概念图,a、b、c、d依次代表的影响因素是()A.年龄组成、死亡率、迁出率、出生率B.出生率、年龄组成、迁出率、死亡率C.死亡率、出生率、迁出率、年龄组成D.出生率、死亡率、迁出率、年龄组成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能量通常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B.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逐级递减C.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D.太阳能是维持生物圈正常运转的动力二、知识考点复习一)、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1、种群的概念和基本特征(A)概念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基本特征:1、种群的密度2、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3、种群的性别比例4、种群的年龄组成包括三种:(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A)种群密度:单位空间内某种群个体数量。特点:面积相同,不同物种种群密度不同;同种生物不同条件下种群密度可能不同。调查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3、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J”型曲线(B)“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种群增长率变化,K/2时增速最快,K时为04、研究种群数量变动的意义(A)对于有害动物的防治,野生生物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濒临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都有重要的意义。二)、生物群落的构成老年成年幼年老年成年幼年老年成年幼年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1、群落的结构特征(A)群落: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2、群落演替的过程和主要类型(B)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主要类型: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在(受到洪水、火灾或人类活动等因素干扰),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3、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A)人类可以砍伐树木,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三)、生态系统的稳态1、生态系统的结构(1)成分:非生物成分:无机盐、阳光、温度、水等生产者: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