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铃霖》说课稿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雨铃霖》。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学习目标、教学过程等几个方面来谈本课教学。二、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对宋词的接触较少,通过对初中阶段诗歌的学习,已经能感受其中的语言美、意境美,但鉴赏只停留在较浅的层面上,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合理的想象和联想,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三、教学方法准备用诵读、质疑、解疑、合作探究等方法相结合。四、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作风格;2、在诵读中体会《雨霖铃》的凄清意境和思想情感;3、深刻体会《雨霖铃》的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过程与方法1、质疑、解疑、合作学习,把握词的内容和写作思路;2点拨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赏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深入探究,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使学生感受词的魅力,感受古人离别时幽怨伤感之情,伤离别,重真情。五、教学重难点:1、在朗读中品味意境;2、引导学生体会情景交融与虚实结合的艺术特色。六、教学过程设计1、情境激趣:柳永是宋代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他继承发展了突出男欢女爱,别恨离愁的婉约词风,旖旎温柔的情语成了柳永词的主题,《雨铃霖》便是柳永词中最能体现这种风格的作品。2、预习、质疑、讨论(小组内)。(1)读懂词的主要内容。(2)请以小组为单位阅读作品,对它进行朗读设计,呈现出你们小组在作品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每个学生至少在小组内提出一个问题)。(学生自读、圈划、小组内讨论)3、小组提问、全班讨论。各组将本组内未解决的问题提交给全班同学,师生共同讨论解决。学生问题预设:①作者写了哪些景物(选择了什么意象)?有什么作用?②哪些句子直接抒写了作者的感情?4、教师提问、全班讨论。品味语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