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多情自古伤离别--离情别绪课前导语别离是人生遭际中的必修课。“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别赋》)对离情别绪的抒写,是以细腻深婉著称的词体最重要的内容之一。送别、留别、赠别、酬别、话别、宴别、饯别、寄别……可谓品类众多;难舍、相思、劝勉、鼓励、期望、深情、安慰、祝愿、关怀……可谓心态复杂;长亭、南浦、灞陵、杨柳、杯酒、明月、残阳、江水、孤云、芳草、远帆、歧路……可谓意象繁富。分析此类词,要把握关于离别的意象,还要注意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的不同。学习本课,了解词的基本常识,初步体会词与诗的节奏的不同。学习过程中,要将“离别”的普遍情感运用到阅读之中,同时也要注意古人特有的通讯条件,感受词人浓浓的亲情、友情、爱情,培养健康的情操。清平乐一、词人名片李煜(937—978),字重光,初名从嘉,号钟隐,继其父李璟为南唐主,世称李后主,徐州人。在位15年,尊崇宋朝,纵情享乐,政事不修,只求苟安。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军攻破金陵(今南京),他出降,被俘到汴京(今开封),封违命侯。据说他在生日(七日七日)于寓中作乐,又作词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句,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能诗文,善书画,通音律,尤以词闻名。前人评价李煜“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46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38首。二、诗词故事诗僧劝谏李后主和尚谦光很有才华,李后主很赏识他。谦光是个很有责任心的和尚,他在接触社会的过程中也敏锐地感觉到宋军即将大举进攻南唐,但看到国政日渐崩溃,心里不是滋味。一次,李后主召集大臣们赏花。谦光一看机会来了,要求将自己的诗献给李后主。诗是这样的:拥衲对芳丛,由来事不同。鬓从今日见,花似去年红。艳冶随朝露,馨香逐晓风。何须对零乱,然后始知空。在诗中,谦光以“花”的朝不保夕、好景不长来暗示南唐政权的摇摇欲坠。他希望李后主能够早日奋发自强,不要在“花”零落后才去感慨好景不在。但是,诗僧的一片苦心并没有被李后主明晓。三、文题背景清平乐,词牌名,又名“清平乐令”“忆萝月”“醉东风”。双调四十六字,前段四句,四仄韵;后段四句,三平韵或三仄韵。这首小令相传是李煜亡国之前的作品。有的研究者甚而指出说,它是李煜请求宋太祖放还他的七弟从善而不可得的时候写的。一、诵读,整体感知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韵脚诵读该词,感知词的内容。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恨/却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2.在前面的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该词,体会词的感情,把握词的韵律,并背诵默写其中的名句。提示上片点出春暮及相别时间,那落了一身还满的雪梅正像愁之欲去还来;而下片由彼方措意,说从善留宋难归,托雁捎信无凭,心中所怀的离恨,就好比越走越远还生的春草那样无边无际。两者相形,备觉愁肠寸断的凄苦和离恨常伴的幽怨。歇拍两句从动态写出离恨的随人而远,尤显生动,为人所称颂。全词以离愁别恨为中心,线索明晰而内蕴,上下两片浑成一体而又层层递进,感情的抒发和情绪的渲染都十分到位。作者手法自然,笔力透彻,尤其在喻象上独到而别致,使这首词具备了不同凡响的艺术魅力。二、悟读,诗情画境离别以来,春天已经过去一半,映入目中的景色掠起愁肠寸断。就像白雪飘飞的阶下落梅一样零乱,把它拂去了又飘洒得一身满满。鸿雁已经飞回而音信毫无依凭,路途遥远梦中要回去也难成行。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三、品读,鉴赏评析1.简析“砌下落梅如雪乱”中的“乱”字在词中的作用。答案“乱”字语义双关。“落梅如雪”,梅白如雪,尽为冷色,画面的冷寂,色调的愁惨,不正是寓示着人生的哀伤、离情的悲凉么?“如雪乱”,“乱”字表面是说落梅之多,而此时思绪之乱绝不亚于落梅之乱。梅花越落越多,而离愁亦拂去仍来。一笔两到,于婉曲回环中见出情思。“乱”字又与“愁肠断”呼应,纷乱的落花,使人联想到愁绪的烦乱,落花拂了还满,又使人联想到离愁萦怀,排遣不开。2.词的首字为“别”,全词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