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拿来主义》导学案【学习目标】1、体会鲁迅先生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2、学习本文先破后立的结构方式和比喻论证的方法。3、把握“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树立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学习重点】学习本文先破后立的结构方式和比喻论证的方法。【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18年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随后陆续发表了《孔已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1921年,其发表的代表作《阿Q正传》,成功塑造了“阿Q”这一典型人物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1923年写成小说集《呐喊》,为现实主义的新小说奠定了基础。其后又发表了《祝福》等著名小说和《藤野先生》《范爱农》《野草》等著名散文。“四·一二”大屠杀后,愤然辞职,定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研究马列主义,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先后主编刊物和写作优秀杂文《纪念刘和珍君》《为了忘却的记念》《“友邦惊诧”论》等,此外还翻译果戈里、法捷耶夫等外国作家的作品。他是现代世界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建国后出版了《鲁迅全集》20卷。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爪伸向华北,蒋介石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主义》一文,揭露了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反动派的卖国罪行,阐明了无产阶级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基本观点。3、杂文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于议论,也可以叙事。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以短小精悍、活泼锋利为主要特点。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政治事件的杂感、杂谈、随笔都可以归入这一类。【课前预习】一、自读课文,疏通字词。1、自诩()磕()头残羹()冷炙()冠冕()犀()利吝啬()()脑髓()譬()茅厕()孱()头徘徊()蹩()进国粹()玄()虚2、礼尚往来:孱头:自诩:冠冕:残羹冷炙:勃然大怒:玄虚:1国粹:3、诵读文本,理清思路。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4段):第二部分(5—9段):第三部分(10段):【课内探究】1、文本3、4自然段,采用尼采一例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作用是什么?2、第八段,首先阐明“拿来主义”什么态度?批判对待文化遗产哪些错误态度?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第九段,运用什么论证方法论证“拿来主义”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有什么作用?4、实行“拿来主义”的意义和条件?三、【课后反思】举例说明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课堂训练】他占有,挑选。看见鱼翅,并不就__________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只不用它来宴大宾;看见鸦片,也不当众_________在茅厕里,2以见其彻底革命,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中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___________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有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1、与“他占有,挑选”这句话意思相近的一句是()A.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