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水循环》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课标分解:1、知道什么是水循环(水圈);2、通过阅读有关资料,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以及相互关系;3、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4、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5、运用水循环的原理知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二、教学重点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三、教学方法1、读图分析2、讲练结合3、学生绘图训练四、教学过程(一)相互联系的水体水在地理环境中以气态、固态和液态三种形式相互转化,形成各种水体,构成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圈。读图3.1“水圈的构成”,了解水体的构成:大气水河流水海洋水湖泊水水圈地表水沼泽水土壤水陆地水生物水冰川水地下水强调水体三态的相互转化,处在不断的运动更新之中,体现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1固态气态液态水循环情景引入:以陆地水为例(读图3.2“陆地上水体及其相互关系”),理解水体的相互关系。(案例:洞庭湖对长江水的调蓄作用。)1、明确河流水体的补给可能涉及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还有植物蒸腾的水汽等。2、从水往低处流的道理,理解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河流→湖泊;而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湖泊→河流。这就是河流与湖泊之间的相互补给关系。(二)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是自然环境中主要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基本过程之一。1、让学生读图3.3“水循环”,综合把握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1)(1)水循环发生在哪些水体之间?(2)(2)水循环发生的领域有哪些?(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3)水循环的过程中有哪些主要的环节?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归纳主要环节:海洋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水——地表、地下径流汇人大海。2、学生活动:让学生画出水循环的简单示意图。2附:练习巩固3、活动探究:教材P60,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可以对水循环的环节产生影响。(三)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教师引导学生,让学生举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水循环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联系各个圈层,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2、水循环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但要明确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3、水循环对气候、生态、地貌等方面都产生深刻影响。3陆地大气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