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限时集训(十二)开来——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与调整(建议用时:30分钟)微专题一苏联的经济建设1.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内战的结束,苏俄领导人试图用“军事方面获得的全部经验来解决和平建设的基本问题”。为此,苏俄政府力主()A.弱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B.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C.给予农民经济上的独立性D.加快实行新经济政策B[材料体现苏俄在打退国内外武装干涉后,企图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故选B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排除A项;材料中看不出给予农民经济上的独立,排除C项;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推行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后,苏俄才加快实行新经济政策,排除D项。]2.1920年,奥格涅省的农民给苏维埃政权机关提交的请愿书写道:“与穷凶极恶的资产阶级强盗的斗争已经三年了,这需要国家做出巨大的牺牲和忍受极度的困苦,而这一切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沉重负担……这是我们无力负担的,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这位农民意在表达()A.对国家艰难处境的感慨与同情B.对余粮收集制实施的不满C.苏联模式严重损害了自身利益D.对新经济政策的拥护B[1920年农民给苏维埃政权机关提交的请愿书中,提出“农村缺少鞋子、衣服和日用品”,体现了农民对余粮收集制实施的不满,故选B项;材料农民意在表达自身处境艰难,排除A项;1920年苏联模式还未建立,排除C项;材料强调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没有涉及对新经济政策的拥护,排除D项。]3.十月革命后,列宁曾说:“当我在‘左派共产主义者’的报纸上看到谈及这类敌人的话时,我不禁要问这些人怎么啦,怎么能够抓住书本上的片言只语而忘掉现实呢?……现实告诉我们,国家资本主义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个进步,如果我们在短期内能够在俄国实现国家资本主义,那是一个胜利。”这说明俄国()A.加强国家干预经济推进社会主义建设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来维护革命成果C.从实际出发确定苏俄发展方向与政策D.恢复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C[国家资本主义是指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由国家掌握和控制的一种资本主义经济,在社会主义国家里,它实际上就是利用货币、市场等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经济的一种手段,是列宁充分认识到苏俄相对落后的国情后做出的正确选择,故选C项。]4.苏维埃政权建立初期,在广大居民中大力提倡住房公社居住形式,“住房公社”由单独的一间间房间以及公共厨房、公共食堂、幼儿园、浴室、理发馆等公共场所组成。这一居住形式反映了()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B.意识形态影响社会生活C.国家强化对民众的控制D.民主平等原则得到贯彻B[根据材料“‘住房公社’由单独的一间间房间以及公共厨房、公共食堂、幼儿园、浴室、理发馆等公共场所组成”可知公社房的组建需要秉持日常生活集体化,反映了意识形态影响社会生活,故选B项。]5.(2020·商洛质检)下表反映了1919年和1925年苏俄(联)农村每个成年人消费量的变化情况(单位:千克)。此变化主要是由于()粮食肉糖1919年18116.50.51925年22938.74.6A.政府减轻了农民负担B.农业生产技术革新C.工业化建设全面开展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D[表格中成年人对粮食、肉和糖的消费量的增长是由于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保证并推动了农民对粮食等生活资料消费量的增长,故选D项。]6.据统计,截至1929年10月1日,苏联共收到267份承租申请,1921-1927年苏联与外国公司签订了172份租让合同,据此可知,当时的苏联正在()A.探索经济建设新模式B.接受来自世界的援助C.利用大萧条发展经济D.反击西方国家的封锁A[“苏联与外国公司签订了172份租让合同”说明苏联承认私有和利用外国资本,而这一时期苏联正推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经济向社会主义过渡,故A项正确;材料“租让合同”说明是租让不是援助,故B项错误;大萧条是1929-1933年,与“1921-1927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苏联与外国公司”说明苏联没有被封锁,故D项错误。]7.(2020·吕梁一模)有学者指出,苏联的现代化不可能是一个自然的社会演变过程,外部形势决定它只能通过有计划地经济技术改造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