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文体特征,探知阅读规律一、掌握论述类文本的三大要素1.论点论点,又叫论断,是作者对所论述的问题提出的见解、主张。它是整个论证过程的中心,担负着回答“论证什么”的任务。论点一般出现在议论文的以下四个位置上:(1)在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如果表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意思一般就是论点。例如《科学需要探索精神》《痛苦也是精神财富》等文章就是这样。(2)在文章的开头。从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来看,文章开头即提出中心论点,往往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例如在《谈骨气》这篇文章中,文章的第一句话“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就是开门见山的中心论点。(3)在文章的中间。这种论点一般是在议论的过程中逐渐显现出来的,因此具有一定的隐蔽性。(4)在文章的结尾。例如孟子论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就是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通过层层分析,最后才得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论点的。2.论据论据是用来证明论点的材料,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1)事实论据。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具有典型性。它在论述过程中的作用十分明显:通过典型的事实,凸显道理,突出论点。(2)理论论据。理论论据可以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名言、警句、俗话、谚语、定理、公式等,也可以是为社会普遍认可的道理。运用要做到精确,不篡改歪曲,能和论点建立必然联系,能恰当证明论点。3.论证论证是用严密的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1)常见的论证方法有:类比论证通过对已知事物(或事例)与跟它有某些相同特点的事物(或事例)进行比较类推,从而证明论点。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引用论证引用名言等作为论据,来分析问题、说明道理。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做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做比喻来证明论点。因果论证通过对事理原因或结果的分析,来证明论点的正确合理。(2)常见的论证结构有:层进式论述内容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对照式使用对比的手法论证总分式一般有“总—分—总”“总—分”等形式并列式用几个分论点来论述中心论点考生阅读论述类文本时,要确定“论”的具体内容,把握每个分论点的具体内容以及分论点之间的关系等,从篇章结构出发,分析文本在结构上有何特点。二、落实论述类文本的三步读文法论述类文本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以阐明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等为主要内容,读文的重点应放在厘清文章的论述关系和行文的逻辑关系。三步阅读法如下:第一步:边读边标出3类关键词根据表达的需要,作者在行文中往往精心选取3类词语来强调要表达的内容,有时还有意识地利用这些词语暗示文章的思路,读文时,要能迅速捕捉到并标示出来:文中反复强调的词语这类词往往是文章要表达的主要内容或中心意思。有助于理解文章内容、提示信息的词语①年代时间(多次出现时间)、数据(多个数据)及其概括词(如“多数”“少量”等表范围的词);②重要的修饰限制词语(如“基本”“重要”“最”等词);③表已然未然的词(如“迄今为止”等),表或然必然的词(如“如果”“可能”“一定”“或许”“已经”等);④代词(如“这”“那”“它”“其”“此”等);⑤文章重点阐述的概念、术语、人名。有助于理清文章思路,避免逻辑错误的词语①表因果关系的词(如“因为”“因此”“因而”“从而”等);②表转折关系的词(如“但是”“反而”“其实”“实际上”等);③表并列或递进的词(如“也”“不仅……还……”等);④表分类分层的词(如“首先……,其次……”等);⑤举例子的词(“例如”“如”);⑥表解说性的词语(如“换句话说”“所谓”“即”等)。第二步:读文中要梳理出2类关系在阅读过程中,要梳理的关系有两类,一是概括出段落层次的含意;二是要注意分析重要句子间、段落间的相互关系。句间关系①注意区分各种复句的关系,如注意区分因果、假设、条件、目的、递进、并列、转折、承接、解说等句间关系;②注意体会总起句、过渡句、总括句等句子与其他句子的关系。层次关系①从文本整体上把握文章结构,如总分结构、递进结构等;②从局部把握分析段落内部、段落之间的关系。第三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