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词两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两首词上下阙的含义,知人论世,吟咏诵读,推敲词句,品味意象;2、理解李清照在词中的表达出的“愁”,体验女词人孤凄愁绝的情感;3、总结诗歌鉴赏方法。【学习重点】知人论世,吟咏诵读,体验情感。【学习难点】推敲炼字,品味意象,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知识链接】【作者简介】李清照(1084-1155),济南人,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由于不同的生活境遇,李清照的生活和创作也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18岁嫁给当时宰相赵挺之之子赵明诚,夫妻志趣相投,婚后生活美满,她常与丈夫吟诗做对,并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她前期作品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如《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等后期,李清照的生活以靖康之难为界形成鲜明对照。1127年,位于宋朝北部的金国长驱直入,攻占了北宋都城汴京,俘获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李清照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1129)后,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清照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后期的词作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如《声声慢·寻寻觅觅》。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上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醉花阴》一、写作背景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二、文本探究赏析上片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这一句,词人是如何渲染愁苦之情的?2、上阙有哪一字暗含了作者的心情,试简要分析13、作者为何要提到重阳节?4、诗人在哪一句明确表示了她愁的内容?为什么?总结:上片作者由“永昼”的无聊到“半夜”的寒凉写自己的孤单寂寞,既写季节之凉,更写内心凄凉,含蓄地抒发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情景交融。赏析下片1、下片写赏菊饮酒,并抒发感受。说说词中作者是怎样的形象?2、赏析“人比黄花瘦”中的“瘦”字3、通读全词,思考,这首词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总结:下片写重阳节赏菊饮酒,面对菊花,消愁无计,抒发离别的极度悲苦。三、拓展提高结合文意,试分析词人是从哪些方面写愁情的?《声声慢》一、写作背景这是李清照晚年词作。词人描写在残秋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分展示她所处的冷清悲凉的2环境气氛及其饱经国破、家亡、夫死的巨大悲痛的内心世界。二、文本探究1、在这首词中,李清照的情绪若要用一个字来概括的话,是何字?2、开头七组叠字怎样抒写感情的?3、运用叠词的好处?三、小组合作探究(一)、赏析“寻寻觅觅,冷冷清清,戚戚惨惨”一句。1、“寻寻觅觅”你觉得李清照在寻觅什么?结合李清照当时的境况理解。2、“冷冷清清”诗人她寻找到那些曾经失去的欢笑岁月了吗?冷冷清清是指哪里冷清?3、“凄凄惨惨戚戚”最后诗人的心理感受怎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该是怎么样的情感?(二)、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当作者带着满眼的忧愁来观察周围的事物时,“物皆着我色”。请问作者在词中选了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呢?(三)、意象探究1、淡酒为何李清照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