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高家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抢抓机遇快发展奋力建设新农村——高家堰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经验材料高家堰村地处XX县区北部,东接XX县区,北望三峡,距宜昌和长阳XX县区均只有33公里,323省道和318国道在村内交汇,沪蓉西高速公路在村内设有互通入口。村域面积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为1822亩(含村办柑桔场面积200亩),林地面积为3900亩。全村共有8个村民小组,721户,2354人,下辖3个党支部共84名党员。20XX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18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675元,村集体经济收入7万元。近年来,该村巧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东风,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目标,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稳步实施的工作思路,狠抓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管理和基层组织建设,奋力推动了全村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全面发展,先后获得了“湖北根艺盆景走廊”、“XX省综合经济实力五百强实力村”、“农民生活质量三百强”、市县两级文明村、县级“五好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并于20XX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该村的主要做法是:一、坚持将生产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推动经济快速增长发展是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和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更是兴村富民的第一要务。近年来,该村不断调整农业结构,大力实施一村多品战略,形成了较为完备、欣欣向荣的产业发展格局。(一)做大柑桔优势产业。高家堰村地处半高山和低山丘陵河谷地带,平均海拔400米,温湿的低山河谷气候非常适宜柑桔的生长。自2005年以来该村始终把发展柑桔生产作为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骨干项目来抓,广泛采取低位嫁接、高位换种等有效方式,大力发展早熟蜜桔、椪柑等市场前景好的第1页共11页产品,通过近5年的努力,柑桔总面积达到了2100亩,其中椪柑500亩,柑桔产量达到150万公斤/年。此外还通过引导民间资本入股建立了众合柑桔打蜡厂和长宜柑桔打蜡厂两个柑桔加工企业,为柑农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二)打造盆景根艺富民产业。按照“突出特色、发展规模、打造品牌、开拓市场”的目标,采取扦插、播种、嫁接等多种繁育措施,以白果坪为中心,不断向周边地区辐射,建成了东起榔木溪、西至三岔路全长共六公里的盆景根艺销售长廊,全村从事盆景根艺专业生产的农户达到150户,从业人员600人。涌现出了向大红等一批经营销售大户。20XX年上半年,仅向大红一户销售收入就超过了30万元,目前该户盆景基地存量价值已超过200万元。预计20XX年全村盆景根艺销售收入可达到800万元以上。截止目前,全村盆景坯桩及中华蚊母种苗基地已达200亩,存量达40万盆/件(蚊母种苗达1000万株),存量综合价值达1亿元。(三)发展木本油料新型产业。积极响XX县区委县政府建设百万亩油料大县号召,制定了全村500亩的核桃产业发展规划,目前已完成100亩核桃的定植任务。(四)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盘活村集体柑桔场、商贸市场、商住楼、土地等526.8万元资产,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60500元,有效解决了以往工作中“有想法、没办法”和“有办法、没钱办”的难题。(五)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更新观念,投身劳务经济大潮,全村外出务工人员达到800人,占全村总人口的34%,劳务收入800万元。二、坚持以实施村庄规划和村庄整治为着力点,不断改善人居环境改变村容村貌,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质量,是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之一,也是农民群众最渴望解决的现实问题。为抓好此项工作,该村坚持以科学规划为指导,充分挖掘资源,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一是规划了城子口、白果坪、丹水大桥南岸、吴家院子、集镇中心区五个集中居民点,并纳入城镇规划区域管理,目前第2页共11页五个区域共网络农户500余户,楼房建设普及率达到90%。二是大力实施“一建三改”项目,全村共建沼气池200余口,农村安全饮水普及率达到80%,新建楼房户全面普及了标准厨房、标准卫生间、标准厕栏。三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131.56万元资金,兴建通村水泥路8.3km;投资1.5万元完成了对沧木垭索道桥的加固维修;投资7万元新建了上白溪索道桥;投资5万元修通了东占坪0.5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