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说明引入新课一、地质作用请看云南石林,在地质学上称为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以碳酸盐峰林为特色地貌。云南石林的形成是受到什么作用影响,为什么地表是起伏不平的?是什么力量促使地表形态在不断变化着变化着?这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看课本案例1和幻灯片,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什么是地质作用?2、比较它们的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和对地表形态的作用。请一组上来汇报。(学生讲完之后老师补充地质作用速度的影响)小结:石林的形成首先是由于地壳运动,海底上升露出海面,然后在其它作用之下形成峰林。——幻灯1——幻灯2——看评价手册第四章第一节的课标要求。——先看书,再看屏幕上的图片,按小组形式讨论思考。幻灯3、4——汇报学习结果(学生可能会忽略作用速度)激发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完成学生评论,老师归纳1、内力作用(1)地壳运动a.水平运动b.垂直运动(2)就全球规模的运动而言,水平运动为主,垂直看屏幕,喜马拉雅山的外形。演示:用一张白纸当作地壳,它怎样变化才能形成喜马拉雅山?设问:如果把这张纸向两边拉,地表会是什么样子?(举例东非大裂谷)完成课本活动幻灯5——学生演示——学生互相讨论,回答问题——幻灯6学生填表,教师案例教学案例教学1运动为辅归纳地壳运动的方向和性质设问:为什么说地壳运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方式?内力作用小结指正——学生可能回答不出(教师补充,要求学生看书)——幻灯7小组讨论,并回答1、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看回石林图片,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峰林千姿百态。请问同学们,这又是通过什么作用形成的呢?欣赏以下一组图片,请仔细观察各自的地貌景观有何不同?看课本上的插图设问:根据同学们之前所提到的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这些图片反映出来的有哪些?它们是通过什么力量来实现的?教师指正看屏幕,这幅图反映的是什么作用?它是怎样形成的?教师补充并强调:风化作用不等于风力作用,风化作用为其他外力作用创造了条件。小组讨论完成课本第77页的活动题指正、归纳小结看屏幕学生会答出“外力作用”——幻灯8、9——小组讨论,合作学习完成——学生回答问题——幻灯10——幻灯7学生会答出风化作用,其过程可能答不出。(建立风化作用概念)——学生思考讨案例教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堂分别指导2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关系图内、外力作用小结我们通过对云南石林的了解,从而知道地表形态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论,回答问题——学生练习——幻灯11、12学生互相讨论,然后回答布置作业:1、《评价手册》P84“学习主题一”。利用自习课时间小组一起讨论。完成“小组合作学习评价表”。2、预习“学习主题二”。学生完成堂上练习——检验学习效果第二课时一、提前一星期布置预习任务。内容:评价手册学习主题二要求:全班分成两大组,学习形式为(抽签决定)1、一人称的形式来讲述“岩浆的地表之旅”,并且要绘制简单的路线示意图。2、小品表演:“沙滩上的一粒沙粒”(各组用时10分钟)每一组表演完之后,另一组可以根据所学内容对他们进行提问,可以点名某一位同学回答,共4题(自行设计题目)。这部分环节用7分钟。二、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也是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这一路上会发生多少变化呢?想了解其中的详细情况,请看以下两组同学的表演吧。2、第一步先由各小组展示他们的学习情况,表演结束后,另一组对他们提问,回答是否正确由老师评定。3、活动结束后老师小结:首先表扬上台表演的同学,然后评价他们汇报的学习内容是否完整以及正确与否,最后,老师归纳本堂课知识,并检查学生能否完成相应的练习。.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