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压疮又称褥疮或压力性溃疡,是局部皮肤及组织长时间受压,导致缺血、缺氧及营养障碍,并最终发生溃烂坏死的现象。在康复治疗护理中,压疮是主要并发症之一。易发生压疮的人群包括肥胖、昏迷、瘫痪、高龄、营养不良、石膏固定、水肿、大小便失禁等。患者一旦出现压疮,即意味着病情加重,不仅增加了护理难度,延长了康复时间,还可能引发感染,增大治疗难度,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极大增加了患者的家庭经济负担。因此,在对压疮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还应同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期提高治疗效果。通过本文的研究有助于对于压疮病人的护理,使压疮病人及早的康复。二、本研究的目的和目标本文的研究的目的:手术压疮的成因是手术操作过程中,患者的位置不能进行改变,部分组织的压力难以释放,引起血液循环出现阻碍,该部位缺血缺氧造成软组织溃烂与坏死。手术压疮的形成率是对手术护理工作质量评定的标准之一,也是手术护理工作人员应该予以高度重视的护理问题。所以对于压疮病人进行护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的研究的目标:探讨外科患者压疮的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及其效果三、关键词及定义压疮: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褥疮,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皮肤压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据有关文献报道,每年约有6万人死于压疮合并征。预防干预:预防性干预是指在某种可能的不良心理发展问题产生前.有目的、有计划地采取医学、心理与教育措施或社会治理措施,介入原发展过程,以改变发展方向、发展速度或发展形态,从而避免或减轻不良发展后果的一种干预方式。如对苯丙酮尿症患儿尽早控制其饮食,从而避免该儿童发生智力障碍。可采取单一性模式,如采取医学干预、心理与教育干预或社会干预中的一种,这类干预模式简单易行,但效果相对较差;也可结合医学、心理与教育及社会治理,采取“医学心理与教育一社会”综合性模式,这类干预模式效果好,但实际操作难度较大。四、文献回顾黄维健(2016)认为:患者一旦出现压疮,不仅会严重影响临床疗效及预后康复,还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了其治疗费用。因此,对长期卧床患者应予以积极的护理干预以预防压疮的发生。有临床资料表明,神经外科患者因手术时间长、手术创面大、长期处于被迫体位、长期卧床等原因,极易发生压疮。李晓萍(2016)认为:麻醉药对组织有阻滞作用,使受阻滞部位以下血流减慢、血管扩张失去正常的血液循环,麻醉时患者反应迟钝、感觉障碍,暂时丧失了对身体不适的反应导致组织长期缺氧,术中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也可导致外周血管收缩,进一步加重缺血缺氧状态。有资料报道55%的手术患者在手术麻醉时发生低氧血症,引起组织血流下降20%~30%,增加压疮的危险性。五、研究设计类型理论性研究六、研究对象80例研究对象均为本院神经外科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间所收治病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44.7±7.1)岁;持续卧床时间为15~97d,平均(47.5±9.6)d;手术时间220~510min,平均(375±39)min;体重47.5~90.3kg,平均(65.3±7.8)kg;颅脑损伤19例、脑出血33例、颅内占位病变12例、椎管肿瘤9例、其他7例;根据Braden量表[3]进行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分值为6~24分,分值越低表明压疮发生危险性越高:≤12分者为高危患者、13~14分者为中度危险、15~18分者为轻度危险、>18分者为无压疮危险),本组80例患者均为压疮高危患者。七、研究工具半开放式的调查问卷。八、研究步骤研究方法研究步骤:通过对压疮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在对于调查的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研究方法:通过来学校图书馆进行检索相关的文献,并且对于文献进行总结和分析,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性基础。九、统计学分析收集到的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十、年度研究计划时间工作内容2019年6月7日至6月22日进行选题6月22日至6月30日情况调查表7月1日至7月15日撰写开题报告7月16日至8月10日撰写论文初稿8月10日至8月30日修改初稿,提交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