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热点点击】2008年3月3日至14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委员们通过大会发言、提交提案、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参加小组讨论等形式,重点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办好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问题咨政建言,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的独特优势,展示了广大政协委员致力发展、关注民生的时代风采。2008年3月5日至1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批准了政府工作报告和其他报告,总结了五年来我国各方面工作取得的重大成就和有益经验,明确提出了今年乃至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部署,依法选举和决定任命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2008年3月15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五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此次国务院机构改革涉及调整变动的机构15个,正部级机构减少了4个。在整合现有机构的基础上,国务院新增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五个部门,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设置27个,较目前减少1个。【理论剖析】1、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1)市场调节与宏观调控相结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我们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同时,要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持主要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发挥各种政策的组合效应。”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对宏观调控部门的职能进行合理配置,以形成科学权威高效的宏观调控体系。(2)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国务院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显然是要在新技术革命背景下将中国的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在一起,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把“国家环保总局”改为“环境保护部”,表明了国家对环保事业的重视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决心。(3)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生产是基础的基础。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促进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要突出抓好三件事: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保障农产品供给;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4)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国务院设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凸显了政府在基本住房保障和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的作用;设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强化了其就业和社会保障的职能。(5)财政、税收和金融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体系建设”,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加强金融监管”,要“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安全”。为此,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要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发挥国家发展规划、计划、产业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导向作用,综合运用财税、货币政策,形成更加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宏观调控水平。(6)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用心爱心专心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在保持出口平稳增长的同时,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出口结构”。2、从哲学常识角度分析(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我们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两会共同关注国务院机构改革、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放治、保障和改善民生等重要热点问题。正确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2)坚持发展的观点。国务院机构改革采取循序渐进、稳步实施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