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选举:投出理性的一票(教学设计1)【设计思想和理论依据】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不同于其它教学法中的案例分析,尽管两者都是利用案例来进行课堂教学,但案例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案例—理论—案例,案例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又是落脚点,探究案例需要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为了探究案例。【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政治生活》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题,学生们通过第一课的学习理解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明确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第二课承接第一课的“是什么?”讲解“怎么做?”的问题。人民当家作主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其中民主选举作为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第一目民主选举面面观此目为情景导入。教材选择了三个真实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就选举方式及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态度进行了形象的表述,由此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第二目选举方式的选择此目为情景分析。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教材简要介绍了什么是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以及差额选举的一个环节──竞选,并对它们的优点和局限性进行了简要说明。需要说明的是,教材没有采用直接下定义的方式,而是采取叙述的方式,对这几种选举方式进行概括。在本框中,这部分知识起着铺垫的作用,不是本框的重点,学生只要明确这些知识即可。其次,教材明确地指出,采取什么选举方式,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区,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这部分知识在本框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最后,教材简要回顾了我国选举制度发展的历程,指出我国为什么要采用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方式。这部分内容为本框的重点,也是本框的难点。第三目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此目为情景回归。旨在提升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的能力,并提升他们的价值取向。主要分三个用心爱心专心1层次加以表述。首先,教材指明了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积极意义。其次,教材告诉学生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参与选举。最后,教材指导学生应当如何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利。2、学生情况分析2.1从课程的总体安排看:承接第一课对我国国家本质和民主权利的认识,进一步深入研究选举与被选举权的实现途径问题。2.2从已有的知识储备和生活经验看:知识上通过第一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民主权利有了一定的认识;生活上学生们经常会从媒体和网络上看到各种各样的选举活动,由于学生们还没有直接参与过选举活动,对一些选举现象的认识并不全面,还需要进一步学习。2.3需要引导的方面:本课主要采用案例教学,引导学生用案例与理论相结合,理性面对选举活动,提高学生的政治参与热情。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3.1教学方式本课主要运用案例教学法。利用教材上已有的情景案例和以真实的事件为基创设情境,让学生针对案例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教材上的案例是模拟,申纪兰代表的视频案例是真实的,在案例教学中,重要的不是案例的具体内容是否真实可靠,而是案例对教学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案例能够尽量多蕴涵教材的概念和原理,包含有复杂、模糊、或亟待解决的问题。3.2教学手段本课程适合充分运用多媒体演示平台展示课程需要的案例,形象地再现真实情境。3.3学法指导布置课前预习,研读教材上的案例。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解读案例,总结相关理论知识,再运用理论去分析视频案例——申纪兰代表案例,这样可以巩固和提升知识。【教学目标】用心爱心专心21、知识目标:比较不同选举方式的特点;说明选举方式选择的制约因素;提高参与民主选举的素养。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逐步提高政治参与的实际本领。3、情感态度价值观:珍惜自己享有的民主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教学过程设计】教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用心爱心专心3【知识复习与导入】第一课我们学习了我国国家性质、公民的政治权利与义务以及公民政治生活的主要内容。我们生活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回忆一下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哪些政治权利?选举权与被选举权、政治自由和监督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