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中学高中语文闺怨诗鉴赏学案新人教版选修《诗歌》学习目标:⒈初步读懂闺怨题材的诗歌⒉鉴赏闺怨诗中的人物形象⒊试分析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学习重、难点:分析形象、把握情感一、闺怨诗定义闺怨,就是抒写思妇独守空闺的愁怨之情。宫怨诗专写古代帝王宫中宫女以及失宠后起的怨情;闺怨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思念情人的感情。二、闺怨诗的内容1、表现闺中女子的后悔、怨恨闺怨【唐朝】王昌龄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简析】这首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哭夫【唐朝】裴羽仙良人平昔逐蕃浑,力战轻生出塞门。从此不归成万古,空留贱妾怨黄昏。【注】①唐裴羽仙者,裴悦之妻也;悦征匈奴不归,妻思慕悲切,为诗寄征衣云。②良人:古代女子称丈夫。③蕃浑:吐谷浑与吐蕃。泛指我国西北部的少数民族。【简析】前半写夫婿的勇敢,后半写不复相见独守空闺的悲怆与哀怨。2、表现对游子的思念、想望春怨【唐朝】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简析】以小见大。四句诗是典型的起承转合式结构。写她梦中去辽西和征夫相会。表现女主人公思夫之情的深切与缠绵,思夫而不得的种种懊恼与惆怅。这首诗间接借闺怨来反映征戍之苦。闺人赠远【唐朝】令孤楚绮席春眠觉,纱窗晓望迷。朦胧残梦里,犹自在辽西。一剪梅【南宋】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1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简析】本篇词作,上阕隐然相思之意,下阕则直宣情愫。三、表现对丈夫的关切、牵挂寄夫【唐朝】陈玉兰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简析】陈玉兰是晚唐诗人王驾之妻。写的是一位女子不顾西风吹在自己身上的寒冷,却对丈夫体贴入微,问寒问暖,生动表现少妇的焦虑。寄征衣【元朝】姚遂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简析】诗用一个女子的口吻写出了一个闺中少妇为丈夫寄寒衣时的矛盾心情。同时,那种对丈夫的关切、体贴之情也溢出纸外。四、表现闺中人的寂寞、冷清菩萨蛮【唐朝】温庭筠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简析】作者摄取了“梳洗”、“弄妆”生活细节,表现闺妇幽怨孤寂心情和笃情善感的形象。三处反衬。以懒起弄妆反衬寂寞空虚;以花面相映反衬命薄如花;以成双鹧鸪反衬形单影只的孤独,表现对爱情渴望。鹊桥仙•七夕【南宋】范成大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注】争:怎。【简析】对比衬托。①通过“群仙相护”(具体表现为“月姊满眉颦”和“风姨吹雨”)反衬“双星良夜”的美好。②通过“旧愁多”与“新欢”少(“相逢草草”)的对比来表达“双星良夜”相逢的短暂。③通过“重搅别离心绪”或“相逢草草”的“新欢”来反衬“归去”时所增添的“新愁”,以凸显两人感情的真挚和深沉。5、抒发别离苦情摊破浣溪沙李璟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韵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栏干。下片两句,写得尤为哀切动人。“细雨梦回鸡塞远”指思妇在梦中梦见征人,及至梦回之际,则落到长离久别的悲感之中,而征人则远在鸡塞之外。“细雨”二字,雨声既足以惊梦,梦回独处时,雨声更足以增人之孤寒寂寞之情。其下句以2“小楼”之高迥,“玉笙”之珍美,“吹彻”之深情,而同在一片孤寒寂寞之中,所以必将上下两句合看,方能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