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群落本章测试1(浙科版必修3)一、选择题(共60分)1.在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中把CO2释放到大气中有许多种形式,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B.化学燃料的综合作用C.分解者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D.化工厂对碳酸盐的分解作用解析:A、B、C、D四个选项都可以释放CO2,但是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主要流向动物体内,故由动植物呼吸作用放出的CO2量最多。答案:A2.下列属于生态系统食物网特征的是()A.一种生物只能被另一种生物捕食B.食物链的环节数是无限的C.一种生物可能属于不同的营养级D.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都是捕食关系解析: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直接或间接通过食物形成的联系,叫食物链,而由许多条食物链组成食物网。在食物链中,由于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渐被消耗,所以食物链的环节数不可能是无限的,一般不会超过5个营养级;同时一种生物可以捕食几种生物,所以一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不是固定的,食物网上的生物之间除有捕食关系外,还有竞争等其他关系。答案:C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草原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森林生态系统的高B.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C.农田生态系统总是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D.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同化有机物获得能量解析: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生物种类有关,营养结构越复杂,生物种类越繁多,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比草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复杂,生物种类多,所以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高;由于能量传递具有逐级递减的特点,所以食物链越长,最高营养级上获得的能量越少;只有在人的主导作用下,农田生态系统才能总是朝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发展;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能量。答案:B4.假设你流落在荒凉的孤岛上,只有少量玉米和鸡可以食用,那么使你自己活得时间最长的办法是()A.先吃鸡,然后吃玉米B.先吃玉米,然后吃鸡C.用玉米喂鸡,然后吃鸡D.用玉米喂鸡,先吃鸡蛋,然后再吃鸡解析: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在能量流动过程中,能量流经食物链中每一环节时的传递效率仅为10%~20%。在生态系统中食物链越短,消耗的能量就越少。答案:A5.在自然条件下,下列不符合生态系统正常发展方向的是()A.物种组成多样化B.营养结构复杂化C.功能完善化D.食物链缩短解析: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化、功能完善化和营养结构复杂化,可增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而人为缩短食物链,如围湖造田等,会引起生态系统的破坏,不是生态系统发展的正常方向。答案:D6.生态环境中某些重金属对生物体产生危害是通过()A.氧化作用B.还原作用C.富营养化D.生物放大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和掌握富营养化和生物放大的概念。生态环境中某些重金属是通过富集作用在生物体内积累、浓缩,从而对生物造成危害的。答案:D7.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当狼吃掉了一只兔子时,狼不可能获得兔子的全部能量B.当狼捕食兔子并转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D.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解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且逐级递减的,呈正金字塔形;一个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生产者和分解者是联系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的两大“桥梁”,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即能量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因此,A、C、D三项说法都正确。答案:B8.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参考如下模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研究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在群体水平上B.研究能量流经某一种群的能量时,要考虑到能量被利用和未被利用等方面C.模型中的“能量输入”就是捕食者的捕食D.模型中的“能量散失”主要指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解析: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一般将种群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研究流经某一种群的能量时,需考虑被利用和未被利用等方面。模型中的“能量输入”指的是捕食者的同化量。答案:C9.某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