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郴州市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学科教学质量分析评价报告一、考试基本情况分析二、试卷结构分析考查类型考查目标题型合计(分比例%考标指数考查内容题源值)能力分值能力分值能力分值能力分值能力分值能力分值三、抽样调查全卷满分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合格率优秀率10052.4100240.7%22.2%样本总量35362抽样方法全样本备注题号满分平均分难度标准差区分度未答人数零分人题号满分平均分难度标准差区分度未答人数零分人121.60.802120.8240.412221.00.502220.6800.340321.80.882363.5160.586421.00.502440.9660.242521.90.932541.7660.442621.80.902661.2460.208721.30.65821.40.702731.9020.634920.80.402862.6880.4481021.10.552994.2830.4761121.10.553084.6150.5771221.50.751321.80.903162.4640.4111420.80.403261.9490.3251521.40.701620.70.351721.40.701821.40.701921.00.502020.60.3024001600120020002800频率分布人数80040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7580859095100分数段四、试卷总体评价(特点和问题)五、各县市区情况分析北湖区:好的方面:从学生的答题情况可以看出基础知识比较扎实,教师能很好地把握2010年的考试标准,对于一些主观性的题,眼界较开阔,答题较准确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代表性,能把物理知识充分的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并加以应用,真正做到了从生活到物理,再从物理到生活。存在的问题:1、学生对于因质量的改变影响动能大小的改变掌握的不是太好,例如:22小题,歼击机在加油过程中匀速飞行时,学生只注意到了影响动能大小的其中一个因素即速度的大小不变,而没有更深层次地去考虑在加油的过程中质量增加了,动能增加也就相应地增加了。2、对解答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之类的考题,不能灵活应用公式,不能正确理解有用功和总功的区别,找不出S和h的关系,故求机械效率有一定的难度,例如26题。3、八年物理上册“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这个实验,从学生答题情况可以看出学生掌握不好,这是各县市的一个普遍情况。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一是学生不愿识记,哪怕记下来也是死记硬背,二是教师讲解这一节时,只是做演示实验,因条件有限不能开学生分组实验,导致学生没有动手的机会,直观性大大降低,印象不深,识记不准。三是对三条特殊光线的作图掌握不够。4、控制变量法是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的一种重要的探究方法,引起了老师和学生的足够重视,但实验条件和学生的动手能力严重制约了学生对其的理解和掌握。例如:29题的第3小问,大部分学生明白要控制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要改变的量只是接触面积,但学生在解答的过程中,不知道要想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而只改变接触面积该怎么办?这也是其他各县市掌握不好的地方。苏仙区:好的方面:1、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熟练,如第21题、23题、25题、31题的得分率较高。2、作图规范准确。3、答29题时,许多同学能做到科学用语,语言表达规范严谨,同时能灵活地应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去设计实验解决问题。存在的问题:1、第22小题的第2小问错的较多。动能的大小取决于速度和质量,歼击机在加油的过程中,虽然速度没变,但质量增加了,所以动能将增大。2、第26题失分较多,表明同学们对有用功与总功还不能很好的区分。安仁县:好的方面:1、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得较好。如第23题,它考查了天平和量筒的使用,还考查了密度的计算,学生的答题情况都比较好。2、会用控制变量法分析问题。如第29题的得分情况就很好。3、作图比较规范,力的作用点、方向符号标注清晰。存在的主要问题:1、凸透镜成和像规律掌握不是很好。如第28题3小问失分较多。2、灵活应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如第30题的第1小问,本题是要求学生通过实验测出郴江水自来水的导电情况,从而判断出郴江水的污染情况,要比较出导电情况的不同只能将二者并联,而部分同学确将电路连成了串联。3、分析电路及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有待于加强。如第32题的第2小问,部分同学失分就是没有从电路和图表中分析出当滑片处于P点时,所对应的电流和电压值分别是多少。桂阳县:好的方面:对计算题的文字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