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精神文明建设经验材料高寨子镇位于XX县区城以东10公里,辖12个行政村,98个村民小组,7672户21456人,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耕地1.3万亩,西汉高速公路、汉江玉带河穿境而过,被誉为“玉带明珠”。近年来,镇党委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和务求实效的方针,以创建省级文明村镇为目标,以提高全民素质和镇村文明程度为重点,以系列文明创建活动为抓手,创新措施,突出重点,扎实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镇12个行政村中,2个村创建成市级文明村,10个村创建XX县区级文明村,高寨子镇也先后被授予“市级文明单位标兵”和“省级文明镇”荣誉称号。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创新思路,确保“五个到位”,在齐抓共管上聚合力。镇党委、政府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作为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手段,确保思想认识到位、组织领导到位、宣传发动到位、责任机制到位、资金投入到位,逐年增加精神文明建设投入,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建立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包扶抓的领导机制,健全了有人管事的领导体系和有人干事的工作网络,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二、创新机制,狠抓“五大建设”,镇村单位联建,全力创建省级文明镇。一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广泛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形势政策、改革开放、革命传统、国情镇情教育,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干群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围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推进公民思想道德建设,使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教育家喻户晓、深入人心。二是深入推进文明素质提升工程。大力推行文明用语,做到“文明六礼”进机关、进学校、进家庭,进一步引导村民懂礼仪、守程序,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当文明人,树立高寨子人明礼诚信的新形象。三是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全镇中小学校都成立了法制学校,配备了法制副校长,每学期开第1页共3页展法制教育。四是加强文化阵地建设。筹资300万元新建了总面积1914平方米的综合文化服务楼,配备了电脑、摄像机、投影机,更新了电视接收、输出设备,投资10万元购置了音响设备,实现了“村村通广播”。9个村建成农家书屋,2个村规划了文化广场。五是加强卫生阵地建设。投资90万元新建了8个村级卫生室,改善了医疗环境,方便了群众就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工作,建立公共场所环境卫生制度,制定卫生公约,落实卫生责任区,定期开展卫生检查评比,镇容镇貌极大改善。通过“五大建设”促进“讲文明,树新风”,持久开展“以镇带村、以村促户,镇村组户、机关单位共建精神文明”活动,每年开展评选“文明机关”、“文明单位(村)”、“文明家庭”、“平安家庭”、“和谐家庭”、“五好家庭”、“优秀计生家庭”、“十星级文明户”、“好公婆”、“好媳妇”等活动,公民文明言行进一步规范,崇尚科学、远离赌博、新事新办的良好社会风气逐步形成。三、创新方法,抓好“五个结合”,以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坚持文明创建与加快经济发展相结合。立足资源优势狠抓产业升级,千方百计做大做强“生态品牌”,全镇已形成茶叶、生猪、中药材、干果、蔬菜、苗木六大主导产业。仅茶、畜,药三大主导产业年实现产值1.45亿元。二是坚持文明创建与提效能优环境相结合。狠抓干部作风教育整顿,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了用制度来规范管理的新机制,使全镇上下形成了安定团结、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打造了一支作风过硬的镇村干部队伍,营造了风清气正的发展环境。三是坚持文明创建与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相结合。20XX年以来,全镇投资1000余万元大力实施农村清洁工程,确定了以古城、何家院、肖家坝、高寨子、韩家坝、戚家垭六个村为示范村,围绕城黄路、一级路、高速路进行五清,在肖家坝、薛家坝、韩家坝等村打造了各具特色的靓丽农家。四是坚持文明创建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坚持“打防并举,以防为主”的方针,加大普法教育力度,畅通民意诉求渠道,落实刑释解教人员的监管、教育、家访、安置工作制度,夯实农村综治基础,“平安镇”创建卓第2页共3页有成效,实现了多年来赴省进京零上访,无重大刑事、治安案件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