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十一五”农业工作总结五年来,我县农业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生态工贸县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确定的工作重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省、市、县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创新思路,完善工作机制,开创了我县农业工作新局面。一、五年来主要工作成效1、农业经济指标显著增长。2010年实现农业总产值58.96亿元,比2005年的34.6亿元增长70.4%,比规划的52.3亿元增加6.67亿元,增长12.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357元,比2005年的4415元增长66.7%,比计划的6563元增加794元,增长12.2%;经济作物全面增长,水果总产100万吨,比2005年的76万吨增长31.5%,居全国第六位、全省第一位;茶叶总产1万吨,比2005年的0.76万吨增长31.5%;蔬菜总产40万吨,与2005年持平;畜牧业有新的突破,建成65个饲养1000-5000头养猪基地场、建成5个饲养5000-10000头养猪基地场、建成高档肉鸡养殖场19个,存栏量10.62万羽;总产肉量3.2万吨,比2005年的2.5万吨增长28.2%。2、特色产业日益壮大。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不断壮大三大品牌特色产业,培育出蔬菜这一新的支柱产业2010年琯溪蜜柚面积达65万亩、总产量达75万吨、总产值达24.2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加30万亩、29.9万吨、16.9亿元,增长85.7%、66.2%、231.5%,超额完成任务目标,同时,经过多年的选育、筛选、培育,现已培育出新、优、特蜜柚新品种----红肉蜜柚,并在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仅蜜柚纯收入,就占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5%以上;香蕉种植面积6.5万亩,总产量达16.5万吨,完成计划目标;2010年茶叶面积达10.5万亩,总产1万吨,产值5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43.8%、31.5%、177.7%,超额完成计划目标。同时,不断培育壮大蔬菜产业,使其成为新的支柱产业,成为我县第四支柱产业,2010年,蔬菜播种面积达19.5万亩,与第1页共3页2005年持平,总产40.5万吨,比2005年增长6.5%,超额完成计划目标。不断发展壮大芭乐、青枣种植,面积达4.2万亩,总产9.3万吨,产值3.72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31.2%、42.3%、40.6%。3、农产品出口不断增长。琯溪蜜柚出口实现质的飞跃,从2005年出口以欧盟为主的国际市场3万吨,从而打下了琯溪蜜柚在欧盟的国际市场,为琯溪蜜柚出口打下坚实基础,至2009年,出口量达12.8万吨,蜜柚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实现检疫性病虫害和农药残留零超标的好成绩;2010年由于人民币汇率关系,出口受阻,预计今年出口量比2009年略减。4、农产品加工企业有新的飞跃。全县现有水果、蔬菜冷藏,茶叶、食用菌、粮食加工企业和果实套袋、包装企业有2200多家。现有2000平方米以上的琯溪蜜柚自动化分级流水线的企业150多家,比2005年的350家和80家增加了1850多家和70多家;包装也由原来的几十个的大袋粗包装到目前的2、4、6、8、10粒不等的袋装和纸箱包装,并拥有企业自己的品牌;由国内地摊销售而进入超市等高级商场和出口欧盟等国,档次上了,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了。其中,“国农农业”、“南海食品有限公司”获得xx省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xx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农业专业合作社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我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发展。从2005年底,我县无农民专业合作社,至2010年11月上旬,全县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224家,其中:果蔬类202家、畜牧类13家、茶叶类6家,以及玉米、水产、香蕉等各1家。专业合作社主要以种植销售平和琯溪蜜柚的农户为主,果蔬类专业合作社达202家,占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90.1%。同时,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工作,指导专业合作社申报无公害食品,加强合作社内部管理,有效规范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确保了农产品整体品质的提升。6、农产品的品牌效应日益突出。连续6年成功举办首届至第六届中国(平和)琯溪蜜柚节,琯溪蜜柚知名度明显提高,每年现场签约都在5—8万吨以上,节后价格一路上扬,直到今年的3.9元/公斤,是十多年来之最;出口增加量达45万吨以第2页共3页上,经济、社会效益大大提高,2007年我县琯溪蜜柚荣获“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