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科研信息资料杭十三中教科室【2000】1号杭州市创新教育讲习班学习参考资料杭州市教科所、杭州市教育学会于2000年7月10日至13日在杭州邮政局职工俱乐部举办杭州市创新教育讲习班,学员近两百名。讲习班邀请了华东师大教育系主任、博导袁振国教授作了《课堂教育的革命——走进课堂教学的创新教育》讲座,上海教科院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金辉教授作了《教育科研与优质学校建设》讲座,上海教科院普教所副所长胡兴宏教授作了《研究性学习——创新教育的突破口》讲座,南京师大教科院院长杨启良教授作了《教师的主体价值——创新教育下的教师队伍建设》讲座,浙师大副校长杜卫教授作了《传统文化教育与创新教育》讲座。现将学习参考资料整理如下。一.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主题是,动员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教育体制和结构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振兴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实现党的十五大确定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而奋斗。江泽民《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华民族是富有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伟大民族,古代中国人曾以“四大发明”等众多科技创造闻名于世,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学校的校长和教师,在精心培育人才方面负有特殊的责任,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平等待人,更要善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创造性品质。教师与学生之间要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励。这也是我们中华民族古已有之的“教学相长”的一个优良传统。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一度被国际社会看好的一些新兴国家的经济在亚洲金融危机中严重倒退,说明发展中国家如果过分依赖西方发达国家,如果仅仅靠利用自己的廉价劳动力、消耗自然资源,依赖外国现成的技术产品来发展经济,而不是努力提高本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努力提高本国的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那就会在国际经济竞争格局中处于被动和依附的地位,就必然进一步拉大同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二.提出创新教育的背景在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加快,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综合国力竞争日益激烈的国际大背景、世界大趋势下,党和国家提出:要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我国的教育事业是有成就的。但突出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是模仿型的、标准型的。为什么美国有比尔·盖茨?为什么美国能出比尔·盖茨?现在我国缺什么?缺人才,缺国际型人才,如国际型的高级会计师、审计师、管理人才等。在上海别克汽车生产线上的组长都是外国人。为什么国际型人才培养不出来?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教师、课程,没有这样的学校。现在我们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我们要有全球意识,要了解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例如语文教育,应该反映丰富多彩的世界,丰富多彩的思想。而我们呢?如考学生笔划,问某一个字的第七划是什么笔划?如“进”的反义词是什么?标准答案都只有一个,如写“退”是对的,那写“出”就是错的。再如课文划分段落概括段落大意,标准答案只有一种,而其实答案有多种。上海语文教材是自编的如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