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碧河水污染分析与防治对策马建顶(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临沧分局云南临沧677000)摘要:南碧河是临沧市重要的河流,它发源于耿马傣族自治县,流经沧源佤族、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是当地的母亲河流,它孕育了当地的民族文化,同时为地方的经济建设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鉴于对少数民族文化及原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对南碧河水环境的保护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对历年水质监测资料及污染源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的基础上,选取两个典型监测断面作为切入点,采取对比分析的方法对水质现状进行了评价。结合当地的经济特点和自然条件,对水污染的动态规律进行了论述,并针对水环境现状及污染特点提出了一些防治对策。关键词:南碧河;水污染;防治对策南碧河是临沧市的重要河流,它发源于耿马傣族自治县,流经沧源佤族、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是当地的母亲河流,它育了当地的民族文化,同时也为地方的经济建设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污染物的不断排入,南碧河水质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沿岸的原生态环境也遭到了很大程度的破坏。鉴于在区域民族文化和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临沧市政府对南碧河的生态环境保护极为重视,为改善水质状况,相继采取了一些排污控制措施,虽然使污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遏制,但近年来的水质监测数据表明,南碧河的水质状况仍然不容乐观,作为一个复杂的水环境系统,南碧河的防护治理工作需要常抓不懈。1自然地理概况南碧河起源于耿马勐撒与双江交界处的大雪山,全长177.8公里,径流量1.7亿米3/年,流域面积1766km2(勐省水文站以上),它流经耿马、沧源双江三个县,并在沧源县与双江县的交界处汇入小黑江。2数据获取2.1断面选择南碧河上常设的两个水质监测断面,煤厂水文站和勐省水文站。煤厂水文站位于南碧河的上游该点的监测值反映了南碧河未受人类活动影响时的水质状况。勐省水文站位于南碧河的中下游,该点的监测数据反映了以耿马县城为中心及岸的污染物排入后的水质状况。2.2监测方法及监测频率监测方法:监测方法采用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98》(周怀东、段玉英主编,1995)[2]。监测频率:勐省水文站1997年至1999年间单月监测,2000年至2003年间双月监测,2004年至2006年间单月监测。由于煤厂水文站资料只在水环境容量计算时采用,因此选用2004年的监测值平均值参加计算(枯、汛期各监测一次)。一年的5~10月为丰水期,11月至来年的4月为枯水期。3水质污染现状评价3.1评价方法根据对多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分析发现南碧河以有机污染为主,无机污染物基本在较低的水平范围内,因此,本次评价采用有机污染综合指数(A)法[1]。其中:A——有机综合污染指数BODi——实测生化耗氧量BOD0——生化耗氧量标准CODi——实测化学耗氧量COD0——化学耗氧量标准DOi——实测溶解氧DO0——溶解氧标准NH3-Ni——实测氨氮NH3-N0——氨氮标准3.2评价标准本次评价标准采用地表水GB3838-2002中的III类水质标准。水质质量分级标准详见《水资源保护工作手册》[1]P394。3.3有机污染综合指数水质污染评价成果根据上式计算出南碧河有机污染综合指数并结合水质质量分级标准得到如下水质污染评价成果。表1有机综合污染评价成果表年份枯期汛期水质综合污染程度水质质量水质综合污染程度水质质量评1997年8.295严重污染1.402一般1998年25.55严重污染-0.610良好1999年7.005严重污染1.622一般2000年3.734中等污染0.321较好2001年62.75严重污染-0.470良好2002年0.431较好-0.110良好2003年0.781较好-0.860良好2004年-0.360良好-0.680良好2005年2.473开始污染-0.720良好2006年-0.740良好0.361较好4水环境容量根据南碧河的污染特点,本次计算采用单点容量法,主要污染物选取NH4—Ni,CODcr两个代表性项目进行分析。[1]式中:M——某种污染物水环境容量(kg/d)Cs——某种污染物的控制目标值(mg/L),根据河段所处水功能区选用III类水质标准。C0——某种污染物的背景(mg/L)K——某种污染物的综合自净系数(1/d)Qr——设计保证率下的断面流量(m3/s)u——相应于Qr时的下断面流速(m/s)L——功能区河段长(m)86.4——为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