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题目:矿井工作面通风设计浅谈级别2007专业采矿工程函授站点阳泉班级2007级姓名张瑞功指导教师2010年7月13日山西大同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意见书论文题目:矿井工作面通风设计浅谈姓名:张瑞功级别及专业:2007级采矿工程指导教师姓名:指导老师电话:指导教师指导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交修改稿时间:备注:山西大同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评审意见书论文(设计)题目:矿井工作面通风设计浅谈姓名:张瑞功班级:2007级采矿工程评审教师姓名:职称:评审教师评语:签名:年月日建议成绩:目录一、矿井及工作面基本情况(一)矿井概况(二)工作面概况及地质条件(三)工作面生产工艺及设备(四)工作面瓦斯涌出量分析二、工作面通风系统设计(一)工作面通风系统设计(二)工作面风量设计(三)减少工作面漏风措施(四)工作面通风设施及保证风流稳定可靠的措施(五)工作面回风巷及专用排瓦斯巷的通风管理三、工作面抽采设计四、工作面瓦斯监测系统五、粉尘防治(一)开采煤层的煤尘爆炸危险性(二)工作面防尘供水系统(三)工作面采煤、降柱、移架和放煤时的防尘措施(四)工作面煤层注水防尘设计(五)工作面及顺槽积尘的清洗(六)工作面隔爆水棚的布置(七)工作面扬尘测定制度六、防灭火管理(一)开采煤层自燃倾向性,自然发火期及历年来发火情况(二)自然发火预测预报指标(三)防灭火措施矿井工作面通风设计浅谈作者张瑞功指导教师摘要本文以阳煤集团一矿15#煤S8103综采放顶煤工作面为例,对矿井工作面通风设计谈了一些做法。在结合邻面开采资料、对瓦斯涌出量进行合理预计的基础上,通风系统采用“U+I”型一进三回通风系统,科学合理地确定了工作面配风量。根据瓦斯主要为邻近层涌出的特点,采用走向高抽巷技术,能够较好解决邻近层抽采。针对大采长工作面实际,采用双瓦斯尾巷技术,增大了风排瓦斯能力,有效解决了上隅角瓦斯问题。对工作面防尘、防灭火设计也做了介绍。关键词综放工作面;通风;抽采;防尘;防灭火;设计矿井工作面通风设计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技术工作。当前,煤矿重特大事故频发,引起了国际国内各界高度关注,造成了不良影响。为了进一步抓好安全生产,在确保矿井生产系统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促进生产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地进行工作面通风设计,是煤矿技术人员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本文以山西国阳股份公司(隶属于阳煤集团)一矿S8103综采工作面为例,介绍了工作面通风设计方面的一些做法,现叙述如下:一、矿井及工作面基本情况(一)矿井概况一矿位于阳泉市西北部和盂县东南部,东邻阳煤集团四矿;南邻阳煤集团三矿;西邻七元矿;北邻荫营煤矿及程庄井田。井田东西走向长约14.5km,南北宽约9.8km,面积约83.6km2。本矿井为主斜井-副立井-副平硐综合开拓,主斜井担负煤炭提升及进风任务。副立井担负材料、人员提升及进风任务,主水平设在+669m。井田划分南北两个条带开采3号、12号、15号煤层。两个条带分别布置轨道大巷及胶带大巷,轨道大巷用于材料、矸石、人员的运输,胶带大巷用于煤的运输,并配备专用回风大巷。主井工业场地内布置有一号主斜井、二号主斜井、丈八副平硐、排矸平硐、排矸斜井、猴车井六个进风井和南冀回风斜井。本矿副立井为暗立井,设备材料由丈八副平硐运至副立井或材料暗斜井再运往工作面。为了解决矿井十一、十二等采区的通风问题,在张花沟附近布置有张花沟进风斜井、进风立井两个进风井和张花沟回风立井共三个井筒。(二)工作面概况及地质条件S8103放顶煤回采工作面地表位于吴家掌村以东,圪拉梁以南,双窑沟以北,老坪沟以西的山梁沟谷地带。井下位于一采区北部,东邻一采区回风巷,西邻15号煤层扩二区,南邻S8102回采工作面采空区,北邻西翼轨道大巷。对应上方为一矿、三矿3号煤层采空区和本井四尺一采区、四尺二采区12#煤采空区。本工作面煤层赋存稳定,结构复杂,煤层总厚度最大7.20m,最小5.83m,平均煤厚6.37m,煤层倾角2°~19°,平均6°。煤层中一般含夹石1~2层,其中上夹石普遍存在,平均厚度0.12m,俗称“八寸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