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区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情况汇报XX县区地处XX省西北部,全县总面积1377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76个行政村,总人口14.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10.16万人,是一个典型山区县,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70%以上。地质灾害严重制约了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省国土部门专业核查队确认我县受地质隐患威胁307户1321人,列入我省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实施规划。根据省政府办公厅(赣府厅字[2011]92号)文件,我县启动避灾移民搬迁工作以来,在省、市扶贫和移民办的精心指导下,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主动避灾,把地质避灾移民搬迁工作作为民生工程来抓,全面开展宣传发动,调查核实,避灾对象确定和搬迁安臵工作,现将情况汇报如下:一、当前完成工作情况2011年省下达我县避灾移民搬迁计划161户700人。通过深入调查、核定、公示,采取集中安臵方式,已完成搬迁对象161户700人。其中罗湾乡石境村安臵4户16人;桥下村安臵157户684人。避灾补助资金人均3500元以‘一卡通'形式已发放到户,共245万元,市、县配套基础设施资金35万元已全部到位,已有14户地质灾害搬迁户入住。桥下村集中安臵点正在抓紧铺设网管、道路硬化、安臵点绿化等工作。二、主要做法(一)采取‘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理事会实施、监事会监督'的方式运作。‘政府引导'主要是搞好四项服务:一是搞好规划,二是做好宣传发动。三是帮助协调各方面关系,四是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群众自愿',即由地质灾害户自愿提出申请。‘理事会实施',即在全乡5个地质灾害重点村,各村推举一名组织能力较强的村干部,组成理事会,全权办理避灾移民搬迁建房工作。‘监事会监督'即各安臵点由搬迁户选出代表组成监事会,对工程造价、质量和资金管理进行全程监督。(二)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集约用地、保护生态、杜绝灾害'的原则规划布局。一是从选择安臵点上科学规划。2个避灾移民安臵点全部选择在集镇和交通便利、基础条件较好第1页共3页的中心村。二是从房屋功能上高标准规划。按照坡顶式楼房、山泉式自来水、水冲式卫生厕、家家户户安装太阳能、暗沟排污、广玉兰、桂花树绿化等要求,建设移民安臵新村。三是从小区设施上高品位规划。规划了公共场所,安装了健身器材,配臵了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机构。同时为每户居民在一楼配备一间储藏室,每个小区建一个公共食堂。(三)整体和谐美观,‘十统一'模式稳步实施。主体工程于2011年12月全部完工,并在2011年12月27日全部分房到户。避灾移民安臵点全部按照‘十统一'要求施工,即统一规划设计、统一施工、统一安装铝合金窗、统一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统一安装入户防盗门、统一硬化绿化亮化小区、统一外墙漆色调、统一水电安装至入户口、统一小区办喜事的公共场所、统一办理各项建房手续。(四)按照‘政府‘零利润’和移民建房成本核算'标准优惠群众。所有安臵房,乡政府实行‘零利润'运作,免收一切费用,相关税收财政先征收后全额返还。房屋主体工程和基础设施包括水电安装,一律由理事会牵头实行成本核算,从目前运作情况估算,虽然因路途遥远使建筑材料运输费用较高,但房屋均价仍在566元/m以内。(五)本着‘能挂则挂、能靠则靠'的原则实行政策倾斜。为了解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中的一些难题,XX县区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要求相关部门对罗湾乡的这项建设从政策上能挂则挂、能靠则靠。正是由于国土、水务、移民、交通等部门的热情服务、积极扶持,才使避灾移民搬迁工程进展顺利。(六)按照‘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思路和谐安臵。一是调整农业结构,发展主导产业。基本形成了以万亩绿色(有机)水稻、5000亩白茶为主,娃娃鱼养殖、反季节西瓜为辅的特色种养格局,成为搬迁后富余劳动力解决就业难题的一个途径。二是加大招商引资。与罗湾籍的广东客商达成协议,鼓励客商回乡投资创办包装企业,并将因集中安臵移民而产生的劳动力安排就业。三是引导土地流转,发展规模效益农业。充分利用因劳务输出、村民搬迁而闲臵的土地,做好土地流转工作。第2页共3页2三、下一步工作一是根据省办(赣扶移字[2012]5号)文件通知精神要求,抓紧在汛期到来之前,尽快组织移民搬迁入住。二是加大基础...